日本科研人员指出,他们在水稻秧苗中找到了两种似乎将砷从土壤运送到谷物中的蛋白。
专家在不包含这两种蛋白的突变稻谷中发现砷的含量大大减少。冈山大学生物研究所的马建锋(音)说:“我们利用去除了这两种蛋白的突变稻谷,结果发现稻秆和稻米中的砷含量都减少了。”
砷可以在环境中自然形成,以前曾利用小剂量的砷治病。但是,长期接触砷,比如饮水中含砷,可能导致肺癌、膀胱癌、皮肤癌、麻木、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不过,马建锋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去除了这两种蛋白,稻米从土壤中吸收硅的能力也会降低。硅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它还有助于防止水稻病虫害。马还建议多使用硅肥。他说:“硅和砷使用同一载体……稻田多施硅肥(将有助于稻米)多吸收硅,少吸收砷。”
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对作物进行基因改良,从而让稻米只吸收硅,不吸收砷。 摘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