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温州市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统筹城乡兴农村、转移农民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改善欠发达乡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到2007年底,温州市139个欠发达乡镇中有137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7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五年平均年增幅达18.5%,累计减少收入低于1200元的人口22.7万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五年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6亿元,在欠发达乡镇巩固和开发种植业基地28.9万亩。其次,抓农业龙头企业,共扶持103家市级扶贫产业龙头,年产值达13亿元,直接带动就业4.9万人、联系农户12.5万户。第三,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欠发达乡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279个,带动农户11.4万户。
大力推进工业生态化。以来料加工、农产品加工、水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目前,欠发达乡镇中60%以上的行政村都开展了来料加工业务,建立加工基地618个,从业人员达5.1万人,年发放工资2.4亿元。
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把旅游业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发展了一批“农家乐”、“渔家乐”、“森林旅游”、“红色旅游”项目,已形成“农家乐”休闲旅游村、旅游点193个,从业人员6417个,年营业收入1.3亿元。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建设交通、实施项目、改善环境”的要求,改善欠发达乡镇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扶贫力度,使欠发达乡镇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还引导14.4万群众下山脱贫,加速山区人口向城镇集聚。
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走“在家发展效益农业、本地从事二三产业、外出打工经商创业”的就业路子,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建立劳务输出协商、协作机制,引导农民转产转业。全市欠发达乡镇劳务输出80万人,五年累计培训欠发达乡镇劳动力26.3万人次。
大力推进帮扶社会化。不断完善领导挂钩、部门结对、企业帮扶、干部互派、慈善捐助等制度和办法。组织开展“民企结对共建”活动,引导200家市重点民营企业与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帮扶活动,全市共结对贫困户2.76万户。组织开展异地温州商会牵手“139富民攻坚计划”活动,已有25个异地温州商会与21个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