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温室农业
荷兰土地资源非常紧缺,人均耕地仅0.84亩,光热条件也不理想,年均降雨仅 750毫米,全年光照时间也只有1600小时,远远少于我国平均的2600小时。但是,通过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荷兰创造出了常规农业难以想像的高生产率,成为资源贫乏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
荷兰的设施农业以玻璃温室为代表,温室内设施齐备,生产过程包括供暖、通风、降温、灌溉、施肥、喷药、土壤消毒等,全部用计算机调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
荷兰的温室农业竞争十分激烈。“大户”在不断做“减法”,产品品种越来越单一化。有一家企业,将20公顷的温室全部用于西红柿种植,并计划在5年内使种植面积达到80公顷。做“减法”的好处显而易见:产品越来越标准化,质量稳定性得到保障,工人培训开支减少,规模化经营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同时通过与大型超市订立供货合同,产品销路可得到充分保障。
而“小户”们开始做“加法”,所种蔬菜产品多样化。
(本报记者 金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