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锦芳
6月23日-26日,我到磐安县大盘镇市口村蹲点调研。大盘镇距磐安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四周群山环绕、郁郁葱葱。市口村就在镇政府旁边,是一个养猪专业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目前有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户2户;50-100头的养猪户去年有15户,但因为疫病没有控制好,现在还剩下8户。
村民现在最关心的,一个是村庄的环境问题,一个是猪粪的处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进行村庄整治是新一届村“两委”面临的突出难题。我告诉大家,省政府刚刚召开了关于建设生态畜牧业的会议,强调要把发展养猪在内的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之路,让农民在养猪致富的同时,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生态。
我察看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平亮创办的猪场。老马告诉我,去年以来养猪效益明显,最高时每头猪可以赚 800-1000元。但让我吃惊的是,老马的猪场十分简陋,大门口进去也没有消毒池,人员、车辆进出没有经过消毒,猪舍也没有做到雨污分离;更可怕的是,场里面至少有20多只狗东奔西串,还有一群鸭子养在场内。我告诉老马,一定要规范动物防疫,场内尤其应该禁止放养鸡鸭,狗也最好不养,要养也最多养1只并用绳子拴住。不然的话,一旦防疫上出了问题,那就可能导致倾家荡产。
3天的蹲点时间很短,但带给我的收获却非常大。我真正看到了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在农村基层的潜力和希望,看到了在加快推进新农村过程中,不少农民一方面得依靠养猪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则又对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村庄整治提出了迫切要求,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坚定不移地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牧小区建设,探索更多实用的农牧结合模式。我也真正体会到了推进现代畜牧业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前,一些猪场往往快马加鞭新建、扩建,而比较忽视猪舍和动物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管理不规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管理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作为一个机关干部,我要更多地把精力花在工作上,干劲使在事业中,多结合基层的实际,多体会农民的艰辛,多为农民干实事。
(作者系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