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林业

浙江林学院三名毕业生

承包百亩山地创业

  通讯员 陈胜伟
  几年前,胸怀满腔抱负的3名农村青年,离开了贫穷落后的山村,跨进了浙江林学院的大门;学有所成后,从未干过农活的他们却回到农村,扛起锄头做起了农民。
  他们说,要用自己的知识、青春和汗水,在这一片土地上种出属于自己的理想和未来……
  今年23岁的陈永强,祖祖辈辈都是青田县季宅乡皇山村的农民,高中毕业后因家里没钱供他继续求学,他放弃了高考。2005年秋天,省政府开始面向欠发达地区招收农民大学生,供他们到浙江林学院免费学习。和另外83名青年农民一样,陈永强通过考试成为浙江林学院林业技术专业的一名全日制大学生。
  今年1月,顺利拿到林业技术专业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陈永强,既没有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到城市、企业工作,也没去考村官,而是和同学徐健、董长吕一起,力排众议回到农村,承包了100亩土地,做起了农民。
  其实,早在获得免费读大学机会时,陈永强就开始暗暗考虑:一定要学好专业,毕业后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我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理想,而是想切实为村民做点事情。毕竟是政府送我们农民上的大学,我就得担负起这个责任。”陈永强说。
  一开始,父母怎么也想不通:农村青年考上大学,都说是跳出了农门,即使现在城市里工作不好找,但怎么说也比做农民强,至少不要日晒雨淋的。
  但陈永强的想法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季妙道的支持:“上完大学后还能回村发展,真的很难得。我们也希望你带个好头,吸引更多的青年回来建设农村。”最终,父母也被“上过大学有文化”的陈永强说服了。
  今年年初,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陈永强拿着父母帮他借来的资金,和同学徐健、董长吕一起,以每年每亩50元的价格,向皇山村承包了100亩贫瘠的土地,土地承包期为十年。
  “我们规划总投入资金是12万元,第一年主要是整理土地,希望几年后这里能成为一片花果山。”有了自己的土地,开春后,3名大学生播下了一种名叫决明的植物种子。
  陈永强说:“因为村里山地贫瘠,一般作物很难生长,我们专门请学校老师来考察,最后觉得还是种植决明比较适合。这种植物大量用于高速公路绿化,市场价大概为每公斤30元,比一般的大豆价格高多了,而且市场需求旺盛。如果生长正常的话,这100亩决明结个几千斤果实是没有问题的,那就至少不会亏本了。我们以后还将再在土地里套种其他作物,增加收入。”
  由于自己没有种地经验,又缺乏人手,现在陈永强会不定期地请20多名农民到他地里“上班”。“现在农民也不好找,每人每天的最低工资要60元,一天光工资开支就要1000多元,而且是当天结清。”陈永强说。
  喜欢上网的陈用强现在也几乎天天上网,但是和以前上网主要和同学聊天不同,现在上网不是咨询市场行情,就是了解肥料价格。
  谈到将来,陈永强说:“我的格言是:放大未来,缩小自己,爱拼才会赢。虽然村民对我的举动有些争议,但只要我来到土地上,看着已发芽的小苗,我就看到了希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