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苗农黄良根这几天一直在内蒙古包头,忙着洽谈新建200亩苗木基地的事。3个月前,他在包头郊区已建了一个20亩的苗圃,从萧山运去的树苗才刚下种,他又开始筹划建立更大的苗木基地。
黄良根产生在包头建苗圃的念头,缘自他承接了该市一个高档社区的园艺和绿化工程。按照以前的经营模式,工程绿化用的苗木都是当地采购或者从萧山直接运到工地上种植。但从南方运送树苗,不仅成本高,而且为避免它们因“水土不服”而枯死,必须先将其种植在当地苗圃里“训化”一段时间,再植到绿化工程处,以提高苗木存活率。
在目标市场附近建的苗圃,黄良根称之为本土化苗圃。他认为,这样做除了可降低成本外,还有个好处是可以开拓当地市场。拿内蒙古地区来说,这几年要绿化的工程很多,苗木用量也水涨船高,而当地苗木市场品种单一,价格比萧山要高很多。“比如说红叶小柏吧,在萧山是1元多一株,在包头却要卖到3元左右。要是在当地建立一个苗圃,用人和土地成本比萧山还略微便宜些,把成本控制好了,就可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像黄良根这样到省外建苗圃的萧山苗农越来越多,他们尝试通过建立本土化苗圃,来开拓区域市场。
宁围镇丰北村的许金观是开拓省外苗木市场最早的人之一。当初,他刚到北京昌平建苗圃时面积只有50亩,现在他在通州、顺义、昌平等区的苗圃已扩张到1500多亩。他说,最近很多萧山的老乡纷纷到北京开拓建苗圃,光他知道的就有10来个。目前,在北京的萧山苗农主要向一些奥运工程的绿化建设公司提供苗木。
据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林业科科长沈伟东介绍,该区在外省建立的苗木基地有5万亩,足迹遍及了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湖北、陕西、江西、贵州、重庆、成都、昆明等10多个省市。
(丁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