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创业典型

蔡家苗:把“伤心果”变成“开心果”

  •   上月,来自省内18个果铺加工企业的老总,齐聚绍兴县王坛镇东村青梅园内,在一翻激烈的价格协商后,采纳了绍兴舜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家苗提议的每公斤3元的青梅收购价,比去年高了0.2元。梅农们数着一沓沓的钱,终于开心地笑了。
      今年45岁的蔡家苗,是绍兴县王坛镇东村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早年,因为家里很穷,初中毕业就远到吉林做木工挣钱,一做就是6个年头。可是辛辛苦苦的劳作,还是没有挣到多少钱。
      1998年,蔡家苗回到家里,看到家乡大片的大青梅,就跑长兴、走杭州、赶宁波的果脯厂、果酒厂了解行情,联系销售大青梅,做起了青梅贩销户。
      1999年,王坛镇青梅大面积丰收,但因为本地没有加工企业,致使青梅价格一路低到每公斤0.30元,收购的商贩还挑三拣四,有的村民只好把采摘下来的梅子倒在溪沟里、公路边和田地里。有的村民伤心地砍掉了梅树。就在村民们对青梅失去信心时,已有一定贩销经验的蔡家苗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利用他对青梅企业的了解,办起了一家青梅加工企业——绍兴舜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努力,公司从当初的初加工,发展到了可以生产梅浆、果脯、脆梅等10多个梅制产品,年可加工大青梅2000多吨的规模,不但完全解决了本镇的青梅,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农民种植大青梅。目前,公司生产的碎青梅已经成了日本市民的早餐佐料。
      2007年为了让梅农早日吃上定心丸,并加强对梅树的科学管理,蔡家苗跑到镇政府,要求以镇政府的名义出台政策,以保护价每公斤2.4元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大青梅。去年该镇第一次成了全省青梅价格“发言地”。现在,王坛镇已发展种植青梅1万多亩,涉及农民2000多户,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青梅成了农民的致富果。
    (陶招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