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的童四福是个蜂农。从年轻时开始,他便携家人四处追花逐蜜,辛苦了大半辈子。四年前,他的两个儿子在衢江区高家镇姜家垄村承包下一片土地,建起了苗木基地。老童随后也将蜂箱搬进了苗圃,边养蜂边帮儿子种树。
如今,四年的辛劳换来了满目的苍翠。4500多棵桂花树已蹿出一人多高,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成片成片地泛着绿光。该是收获的季节了,可老童却常常面对着苗木犯愁:苗木销售没渠道,儿子结婚买房没有钱,人员管理跟不上……苗圃里的事情,桩桩件件都叫人操心。
老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兴东子承父业,养蜂持家;小儿子兴忠在杭州、无锡一带做绿化施工。2003年底,苗木产业正发展得红火。兄弟俩便想到搞苗木种植,弟弟兴忠的工作正好可以为苗木销售提供信息和渠道。于是兄弟俩分别出资10多万元,承包了18亩土地,种下了八月桂、广玉兰、乳源木莲3个品种的苗木。可谁知,种植容易销售难,4500多株桂花、200多棵木莲、700多棵广玉兰至今无人问津。“小儿子该结婚了,可现在连买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老童很愁。除了眼下的销售难,苗圃里的管理也跟不上。“能卖就卖,能转就转。”思来想去,兄弟俩决定把苗圃转让出去。
针对老童碰到的难题,衢州市衢江区林业局专家顾根水说,“搞苗木种植,关键还是要找好市场。”近几年,绿化苗木生产量急速扩张,速度超过了城市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供大于求,所以出现部分苗木生产者亏本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还不主动找市场,寻求销售渠道,就会陷入被动。“目前衢江区苗木种植做得比较好的几个人,都是自己跑市场跑出来的。”顾根水建议,已开始发展苗木种植或者想要发展的农户,在种植中要不断了解市场,不但要了解市场价格,还要了解市场需求,包括品种、品质和数量的需要。这样方能因“市”制宜,获取效益。
(巫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