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成了热点
临安白沙村,这座海拔近千米,深藏在山沟沟的偏远小村,如今名声在外,慕名前往的旅游者络绎不绝,而且每年都有200多名外国专家到这里参观考察,德国林业大学还把这里定为实习基地。
白沙村的魅力究竟何在呢?笔者近日走进了这座小山村。
车入白沙村,迎面是满目青山,脚下是清澈溪水,一幢幢掩映在翠竹绿枝丛中的农家小院,农家门前的垃圾桶里不时窜出松鼠和竹鸡……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展示着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
村民夏宏根的家就像个浓缩了的植物园:门前的山道两旁,银杏、桃树、柳杉依山势而生,小院的花盆里栽种的是从山上移植来的花木,连厨房间、水缸边也养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堂四周挂满了许多外国友人在这里做客的照片,他们都是慕名而来的国际林业专家。
夏宏根打出了“太湖源头生态第一家”的招牌,楼上楼下开了6间家庭旅馆。“每到夏天,这里住满了客人。”70多岁的夏宏根说,“一年里,总有六七拨外国客人来这里住上几天呢!”
对夏宏根来说,最舍不得碰的东西就是山上的树木。虽说承包了20多亩山林,但他从来没想过靠砍树卖钱。“那可是我们家的宝贝,中外客人都是冲着这些树才来的!”他说,山上山下的这些树,去年给他们带来了上万元的收入。
高兴的不止老夏一家。村头的一位老大妈喜滋滋地说:“客人来得多,我们的笋干、茶叶、山核桃也更加值钱了。”
现在白沙村的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元,其中,50%来自茶叶、笋干、山核桃等林产品开发,45%以上来自森林旅游。白沙村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
白沙村依靠森林旅游,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一位林业专家这样评价:白沙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哪里协调好了,哪里就可以发展。
森林旅游益处多多
我省现已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9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林业观光园区109家,2007年全省森林旅游区(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业观光园区、湿地公园等)年接待游客5027多万人次,森林旅游总收入112.7亿元。
有人概括了开发森林旅游业的好处:
发展森林旅游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条低消耗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林场改革、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内容。
森林旅游业给林区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促进山区群众观念转变,推动林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促进林特产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开发、经营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使林区的茶叶、笋干、山核桃、银杏、板栗等林特产品身价倍增,连以往少有人问津的豇豆干、蕨菜干、番薯干等土特产品也受到游客的钟爱,为山区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农民增收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森林旅游业是弘扬生态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科普教育、净化心灵的圣地。浙江的竹文化、茶文化、桑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性;浙江的园林是南派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森林派生出来的森林食品、竹木工艺品、民俗风情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浙江还是竹木工艺品的设计制造中心。用生态文化教育人,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多项措施促发展
根据“十一五”期间我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省级以上森林旅游区要达到100个以上,林业观光园区100个以上。森林生态旅游要求设施完善、网络健全、产品丰富、服务优良、管理规范、产业发达,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为此,我省将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森林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通过星级评定的森林旅游区实行以奖代补,促进森林旅游水平的提升以及设施、设备生态化。安排森林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增强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对森林旅游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重点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将加强对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民间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森林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健全营销体系。
加强对森林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策划和宣传,突现森林旅游的生态性原则;建立宣传促销机制,完善旅游促销手段,提高森林旅游宣传的覆盖面,增强森林旅游宣传实效;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旅游资源互补性、关联性强的特点,加大参与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力度,
——培养旅游人才。
坚持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努力培养高、中级旅游策划、开发和管理人才,优化旅游行业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培育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注重旅游特色。
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区为重点,结合高效生态林业基地建设,发展集生产、观光、休闲、参与和教育于一体的林业观光园,大力推广以农户为主体、以森林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森林休闲农家乐。挖掘潜力,丰富森林生态旅游景点,培育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工程和精品线路。
——发展旅游商品。
发挥我省竹木加工和经济林品种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商品生产和市场。挖掘各地资源特色,重点抓好木竹质旅游工艺品、玩具、干鲜果品、休闲食品、花木盆景等特色森林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形成一批工艺精致,艺术性、趣味性、独特性强,携带便利,游客喜爱,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的森林旅游商品。扶持森林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项目、特色街区和市场建设。
同时,将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森林旅游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