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青田杨梅打响生态牌

  近日,青田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饶建民来到了鹤城镇白浦村后山的生态杨梅基地,从频振式诱虫灯卸下网兜,他告诉笔者:“最近基地里最多的害虫就是‘鳞翅目’,这下好了,不用打农药,只要开启频振式诱虫灯就能诱捕 1100多种害虫。”“去年,青田栽培杨梅面积8.2万亩,产量7800吨,实现产值近亿元。东魁杨梅市场价每公斤12-15元,但是出口荷兰、西班牙的杨梅,却卖到了400元一公斤的高价。”青田县农业局局长赵玉鸣说,“如何让青田杨梅丰产更丰收?利用生态种植攻破绿色壁垒,利用华侨优势让高品质杨梅出口欧洲,是最好的路子。”
  今年1月,青田县根据土质、温度、海拔、地下水位等条件,在鹤城镇白浦村后山建立了200亩生态杨梅基地。县农业局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监管,专门制定了杨梅的种植规程,对苗木培育、栽培技术、采摘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同时,和基地杨梅种植户签订了《杨梅标准化生产协议》,对基地杨梅生产实施统一品牌、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施肥、统一采摘、统一包装。
  在基地里,笔者看到,杨梅树间套种了百山叶茶。饶建民说,在基地里种百山叶茶,有利于瓢虫、刺眼蜂的生长,它们都是卷叶蛾类、盾蚧类、粉虱类等杨梅害虫的天敌。茶树落叶则是杨梅最好的有机肥。他们还在基地里养起了鸡,利用鸡吃掉杂草、土表幼虫、蛹和落果内的幼虫。“这就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防治不能比的。”
  县农业局在基地安装了12盏频振式诱虫灯和一盏虫情测报灯。诱虫灯一般在晚上7时到凌晨1时开灯,能诱捕100多个科1100多种害虫。虫情测报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能自动完成开灯、关灯、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排水等系统作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