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C3版:浙江畜牧兽医

临安市乐平乡双干村

“八戒”进山住小区

  •   因地制宜建畜牧小区,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临安市乐平乡双干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双干村是个传统的养猪村,全村127户农户中,生猪饲养户就有1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3%。
      结合新农村建设,为有效解决养殖业污染,该村决定在离村庄1000米外的山坞里调换、租用土地20余亩,兴建畜牧小区。该坞三面环山,隔离条件好,而且山上有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200多亩,周边还有桑园240亩。
      小区于2005年开始动工建设,2006年11月完工,共投入资金290万元,新建猪舍23幢,新引进长嘉母猪200余头,同步建造了11个12立方米的二级沉淀池,1个3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及配套设施。目前已有11个规模养殖大户入区养殖,常年存栏生猪3500头左右。为使养殖排泄物得到充分利用,小区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将鲜粪通过堆积发酵后,用作桑园、茶园的有机肥,并在板栗山上建造了贮存池2只共100立方米,用于贮存沼液,通过管道灌溉系统送入板栗林和桑园,从而实现零排放。
      双干村的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而且提高了规模养殖的效益,同时也破解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用地瓶颈,实现了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
      管理成本降低。通过集污纳管系统将污水自动排入沼气池,然后通过自动排灌系统将沼液输送到板栗林、茶园、桑园中,无需人工排污。小区实行统一管理后,养殖户每天只需花四个小时左右在小区内“上班”,大大节省了管理时间。
      养殖效益增加。小区统一采购饲料,每头肉猪可降低饲料成本30元;通过规范化管理,猪品质得到提高,每公斤活猪售价可提高0.1元,按100公斤/头计,每头猪可增收10元。
      种植效益增加。小区周围的200多亩板栗、茶叶和240亩桑园全部使用小区提供的有机肥,每年可节省化肥成本近20万元。今年预计板栗产量比往年提高近10%,市场销售价格可比同类产品高近20%;200亩优质桑园也提高了该村的蚕茧质量,每年可使蚕茧增收近10万元。
      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建设解决了该村原来人畜混居的现象。同时,通过对小区内养殖排泄物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改善了山地的土壤肥力,改良了生猪的养殖环境,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社会效益显著。畜牧业用地紧张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双干村通过利用闲置山地,实施“退村进山”发展畜牧业的模式,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