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机收是油菜生产的必然选择

  舒伟军
  油菜既是油料作物,也是蛋白质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因其国内生产与消费缺口大,耕制茬口及养地作用突出,综合利用价值日渐提升,而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省是全国双低油菜产业带的重点区域,油菜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无论是油菜品种、栽培技术,还是产量、品质,都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却在下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省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人工作业,一亩油菜从种到收约需11-13个工日,占生产成本的60-70%。尤其是收获环节,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人工收割时的摊晒、搬运,将带来15%左右的损失。而加拿大等机械化生产油菜的国家,亩用工不到1个,生产成本很低;二是收获时间集中、农时紧,劳动力缺乏;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种油菜比较效益下降。
  要提高我省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扩大播种面积,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而实行油菜机械化收获恰恰是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它将对油菜产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油菜机收已在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开展试验示范,并取得明显成效。如嘉兴市秀洲区从2002年开始油菜机收试点,去年油菜机收面积达3300亩,节本增效60余万元,深受农民欢迎,预计该区今年的油菜机收面积在5000亩以上。
  要解决油菜机械化收获问题,关键是在油菜品种选育、机具性能提高和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选育适合机收的油菜品种。油菜属无限花序作物,单株数百个角果的成熟度不一致,由此给机收带来困难。国内外实践证明,适合机收的油菜品种应具有抗裂果,抗倒伏,抗病,植株较矮,株型紧凑,分枝少,主花序结果密,角果层集中,角果成熟度基本一致等特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油菜机收新品种选育列为农作物育种攻关目标。
  其次,要改进和提高油菜收获机械的性能。目前,我省的油菜收获机械,大多是从稻、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改装研制而来,只要更换部分零件,既能收获水稻、麦子,又能收获油菜。但现有收获机械收获油菜的总损失率偏高,一般在10%左右。所以,应对组合式割台、脱粒分离机构、清选部件等进行优化设计,使收获油菜的总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
  最后,要试验研究油菜机械化所要求的配套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油菜直播技术,田间杂草防除技术,合理高效施肥技术,成熟度调控技术,与机具相衔接的适配技术等。通过试验研究,制定符合浙江实际的油菜机械化收获操作规程,真正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了、会操作。
  笔者相信,只要农机与农艺密切配合,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省大面积推广指日可待。
(作者系省农机局副局长)
■农业创新之我见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