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依友 徐雨薇) 近日,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新联村农民杨仙富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刚刚采摘的几十公斤茄子。正在大棚里忙活的杨仙富高兴地说:“今年我这半亩多地的茄棚,至少能挣1万元。”
据路桥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产值在万元以上的大棚共有5万个左右,它成为引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去年路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95元,比上年增长15.3%。
路桥的“万元棚”,新品种多、新技术多。前几天,一批客商聚集在蓬街镇启明村村民王相顺的大棚内,品尝了他刚上市的台湾“圣女樱桃”小蕃茄,赞不绝口,一下子签订了好几份供货协议。王相顺还种了20亩大棚葡萄,由于采用控产、催眠、环割等一系列新技术,去年葡萄上市时间提早了半个月,每公斤价格比旺季贵四五元,每棚收入增加近3000元。滴灌、防虫网、诱虫色板等新技术的应用,使他的绿色无公害果菜成为市场抢手货。
路桥农民建钢质大棚时,区政府给了每亩6000元的补贴。全区农技干部深入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仅在去年就推广新品种46个、新技术12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6期,受训农民达3400人。大棚茄子、葡萄、西瓜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户都建立了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方式,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