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沈怡华 朱勤 吕旭明)近日,笔者在桐乡市洲泉镇义马村看到,成片的菜地里,一棵棵外叶枯黄的大白菜无人收割,还有些大白菜已经被耙烂了,当作有机肥使用。菜农宋有江说,现在大白菜价格每公斤跌到0.16元,仍无人问津,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白菜烂在地里。
在乌镇镇碓坊桥村、陈家村、彭家村等地,也遭遇大白菜烂地现象,2000多亩大白菜只售出一半。菜农们弄不明白,前年大白菜每公斤卖到2元多,去年也卖得不错,今年这行情乍说变就变呢?“其实,今年大白菜行情还是不错的,只是农民的惜售心理作祟。”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大白菜上市季节在11月至12月,那时每公斤为0.6元。春节前一场大雪,使得调运车辆无法进出,本地大白菜滞销较多。雪后大白菜价格涨到每公斤1.2元,但不少农户持菜观望,等着菜价再涨上去,结果把大白菜从“时令菜”等成了“过时菜”。错过了最佳销售时间,大白菜品质也大打折扣。随着天气转暖,大白菜开始抽薹,菜心变硬,口感变差。加之现在市面上各种时令蔬菜大量上市,大白菜更是失去了市场。
据了解,由于种植容易、产量高,大白菜是冬季农民种植的大路菜,但市场需求和叶菜类特性决定了大白菜“过时不候”。为此,农技人员建议,蔬菜销售有一定规律,菜农要抓住时机买卖,莫让“开心菜”变“伤心菜”。同时,大白菜烂地也凸显当前低档蔬菜产、供、销产业链的脱节。业内人士表示,农民应主动接轨市场,形成统一的供销系统。(配发的“大地絮语”:《这不是惜售的错》,刊本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