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卫梁 陆 颖
清明时节追忆逝者、寄托哀思,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今年又是我国首次把清明节列入国家法定假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众多农村一改往年烧纸燃炮的祭祀习俗,用鲜花祭奠已故的亲人。一股文明祭祀的乡风正吹进浙江农村大地。
记者在桐庐县横村镇村民马爱富的家里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毛笔书写挽联,桌旁放着一只花篮,上面插着十几朵黄色和白色的菊花。“我正准备过两天去祭奠父亲,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在转变,我们也得跟跟潮流啊!”说起用鲜花祭先人,马爱富笑得有些腼腆。他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清明上坟的时候,一般都带上蜡烛、香火和纸钱,不光自己觉得不方便,还污染了环境;现在用鲜花祭祀,不仅漂亮而且环保。“清明上坟,村里的人一般都种棵树、添点土,表表心意最重要。”绍兴县漓渚镇崎交口村村民钱建刚说,自从该村建起公墓后,几年下来村民们都已习惯了不烧纸、不点烛、不放炮的拜祭方式。
清明到,鲜花俏。这些天,杭州市江干区五福村的周师傅每天一大早都会到杭州市凤起花鸟市场批发黄白菊,他笑着说:“清明又要到了,现在每天来店里买花的村民一天比一天多。”插花工阿杨也说:“过去清明买花的多数是城里人,现在农民来买花的也不少。”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朱军耕说,近年来,农民的祭祀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清明和冬至上坟的习俗正在改变,绿色健康的祭祀形式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据杭州南山陵园统计,今年该公墓区香火纸钱焚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