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的自然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放电有的是在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后一种放电也就是落雷,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等,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威力强大,造成的危害往往怵目惊心。
了解和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和分布情况是开展雷电预警预报,有效预防雷击灾害的前提和基础,浙江省气象局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闪电定位监测系统,自2007年初投入使用以来,监测范围覆盖全省,数据采集基本完整,在全省雷电监测分析、预警预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加强防雷减灾公共气象服务、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灾调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该系统不仅能显示某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而且可进行数据定位处理,指导日常雷电防护业务,并对雷电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全省闪电定位监测系统在雷电科研、预警预报、防雷减灾服务等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一是雷灾调查鉴定。在雷灾调查时,通过GPS进行事故地点的空间定位后,就可以通过这个定位坐标来求解周围100米、200米、500米和1公里的地闪数据,得到该范围、该时间段内是否有地闪发生,从而为雷电灾害鉴定提供一个重要的佐证。二是雷击风险评估。为确定某一建筑物或场所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或采取何种程度的防雷措施时,通常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在雷击风险评估时,只要对历年的地闪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历年来在评估主体周围的地闪密度分布、强度分布、时段分布等等,从而找到评估主体周围区域内的雷电活动规律,为风险评估提供一个重要的因子。三是雷电监测预警。利用本系统以及监测数据,综合大气电场数据和天气雷达回波数据等资料,可以为雷电预测预警提供很好帮助。例如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通过地闪监测数据可以知道该林区是否已经在遭受雷击,同时根据地闪监测数据获知雷暴的强度,来判定是否应该启动预警响应等,从而为森林火灾的应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四是雷电区划和特性分析研究。利用本系统可以作一些雷电特性、雷电区划等相应的研究开发工作,为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监测方面的技术服务,在雷暴频繁季节针对强雷暴天气作相应的专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