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
风和日丽,桃红柳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传统的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地两者合二为一,寒食也就成了清明的别称。清明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人们上坟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动人故事,形成风俗,流传至今。
今年,我国首次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祭祀与踏青、郊游、聚餐等活动为一体,人流、车流高度集中,各地交通、治安、山林防火、公共服务将面临空前的挑战。
为过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节,一定要“文明祭祀、平安扫墓”。
“文明祭祀”,其精华在敬祖、尽孝与和谐。人们可以选择现代手段如网上祭奠、社区公祭、家庭追思会和植树种草等新的方式,以鲜花、绢花取代香烛、纸钱,来传承文明、传递亲情。
“平安扫墓”,就广大农村而言,最主要的是防止山林火灾。考虑到今年雪灾后残枝败叶较多,灾区山林可燃物远远超过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可燃物标准,上山扫墓时更要严禁燃放鞭炮、点烛上香、焚烧纸钱。各地在切实加快清理受灾林木的同时,要做到消防责任全面落实,预防措施严格有效,值班调度及时主动,火灾扑救迅速科学,尽最大可能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情也能尽快地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