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揭秘赵本山的商业帝国

  与春晚小品、影视剧的高调宣传不同的是,赵本山低调地经营着他的商业帝国——本山传媒集团。据介绍,本山传媒集团如今共有员工六七百人,以演出、影视制作、艺术教育、广告四大产业为支柱。
  1993年,赵本山在沈阳成立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当时公司主要的经营项目就是煤炭和运输。
  完成了创业资金的原始积累后,赵本山把赚来的钱都用在了文化投资上。1997年的一天,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都非常喜欢。赵本山一下子意识到,东北地区有数不清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让他们走向全国,肯定挣钱。于是,赵本山又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
  电视剧《刘老根》火了以后,赵本山迅速打造出了刘老根大舞台,成功地借电视剧火爆之机,使二人转演出市场变得更红火。
  赵本山利用自己的招牌吸引了大量人才,并借此收获了巨大的益处。他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赵家军”,一方面,他广收徒弟,另一方面,他开始投资教育领域。赵本山是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的院长,并且办起了全国设施最好的影视基地。
  成功的企业,除了良好的社会关系之外,还需要优秀的管理。赵本山在这方面做得也十分到位。刘老根大舞台是本山在沈阳的一个实体,天津、长春、哈尔滨的连锁开场每年带来了不下3000万的纯收入。剧场虽然火爆,但赵本山毫不松懈,对企业严格管理。从剧场成本、节目制作到演员收入,他都严格算细账。 (摘自《城市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