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大村庄制广东样本分析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部制”宣告启动时。在中国农村,也涌动着一场新的改革,人们名之为“大村庄制”。
  广东东莞黄江镇自2004年下半年起就不断给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吹风”,去年11月份,黄江镇的刁朗、田美、板湖、胜前岗、玉堂围等“田美片”的五个村合并,并同步完成“村改居”,成为东莞首个合并村小区——“田美社区”。根据政府的“吹风”,在合并之后,村民有望以1500元/平方米的价格,按照每人50平米的标准申购即将开建的田美农民公寓。合并之后,田美社区的两委干部从原来五村分立时期的40多个缩减至10来个,可节约近500万公共管理经费。合村并组成为削减农民负担的一项举措。
  对于珠三角农村来说,更关心的是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否也要合并?为此,2004年8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调整村民委员会规模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合并村集体资产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如果原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同意合并集体资产,可以按合并前不同村、组的集体资产单独运营。同时该文件还强调,“对于撤并条件并不成熟,村民会议未形成共识,并对方案表决没通过的乡村,不要勉强进行调整”,“不搞一刀切”。
  2006年10月份,在并村两年后,广东肇庆市广宁县有许多镇在集中了所撤并村委会的意见之后,向县民政局提出书面报告,反应并村后出现的问题。作为县并村工作两大试点镇之一的潭布镇肯定并村提高了村务透明度,但也说:“存在着债务债权难以理顺、办公设施不足的问题。”位于广宁县北部的北市镇9个村委会并成了4个新村,该镇在报告中说:“新村人口增多,山区村庄分散,干部减少,管理上难以到位。”宾亨镇也说“边远分散村难以管理”。
  2月18日,自始至终参与指导了全县并村工作的广宁县民政局副局长梁展兴在回顾并村工作时说:“并村之后出了问题怎么管理,上级没有下文。”他由此认为“并村”是空想出来的,没有经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就匆忙下令执行;面对并村带来的问题,作为县级民政部门没有“尚方宝剑”,又没有上级指示,确实很难操作。
  有专家建议合村并组情况复杂,应该因地制宜,不能全国都走一盘棋,甚至是同一步棋。更不能以甩财政包袱的心态来强力推进。
(摘自《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