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必须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据媒体报道,从2月29日起,河南省漯河市110家市直单位及驻漯单位将在报纸上陆续公开承诺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同时,44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要害”单位“一把手”还将在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作出公开承诺。
  公开承诺工作目标,对扩大政务公开,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加大社会公众监督力度,促进服务型机关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群众要的不仅是机关部门的承诺,更需要有关部门将工作落到实处,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实惠。所以,公开“承诺”之后,必须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使我们的官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能真正感受到“承诺”的压力,更加自觉履行承诺,让“诺言”变成现实。
要“乌鸦嘴”更要“看门狗”
  ——目前,由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以及绿色证券三项环境经济新政策已全部推出。力挺这三项环境经济新政策的,正是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潘岳的坦诚与坦率令人难忘,但同时也引来一些非议,有人甚至戏称他是“乌鸦嘴”。对此,潘岳表示,扮演“乌鸦嘴”角色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应该为“乌鸦嘴”们叫好,但还不能陶醉于此。审计长李金华曾引用德国前审计长扎威尔伯格的一句话说,“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同样,环保部门也应做国家环境的“看门狗”。对于环境违法事件,不仅仅是像“乌鸦”一样说说而已,而且应该像“狗”一样,狠狠地咬上一口。
红头文件“禁酒”引争议
  ——去年以来,一种现象逐渐在中原大地“蔓延”:工作日中午,各大酒店冷冷清清,上座率很低。这种情形的上演,源自去年1月1日起,河南信阳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党政干部实行“五个禁止”,其中第二条是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文件同时规定了惩罚措施:明知故犯的,就地免职。
  文件出台后,大部分群众表示支持。但河南省酒业协会的委托律师亢银忠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公务员中午喝酒,属于私人事务,只要不影响工作,公共权力就不能干涉。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没明文规定公务员中午不能喝酒。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分析认为,禁酒令出台,导致酒业的潜在利益受损,由此引发异议是正常的。他说,《公务员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公务员工作日午间不得饮酒,但根据立法精神,推究立法原意,这个红头文件的出台并无不妥。
镇长被罚站,是类似小学课堂的管理模式
  ——据《成都商报》报道,四川彭州市召开干部大会,书记讲话的时候提起某镇的街道卫生没有搞好,就把该镇的镇长叫起来罚站——站着开会半个小时左右。事后书记说“扫扫该镇长的面子”是为了警醒,而该镇长也表示,开始觉得没面子,后来也就想通了。
  把公共管理工作与领导个人的面子进行如此紧密的挂钩,这是公权使用的结果。在这个事情里,现代化的管理只在表面,实质还是一种类似于小学课堂的模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