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把乡村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

  中华文化,就类型来讲包含中华宫廷文化、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等。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建设总体健康向上,但乡村文化也遭到了一定冲击。据农业部观察点对全国300多个村的统计表明,2000年以来每个村年演出戏剧、电影场次仅5-5.7场。不少农村家庭有家电、沙发衣柜,就是没书柜。农民业余时间以看电视、打牌、串门居多。概括地讲,乡村文化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庸俗文化对乡村的侵袭影响;二是乡村宗族、迷信文化泛滥;三是乡村民间传统文化面临失传与消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建设极其重要。
  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增加投入,制定规划,形成氛围,占领阵地。可对文化建设分类,对于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应像对待文化事业建设一样,以公益性为主,财政给予支持;对待文化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应用指导产业发展的办法支持,分类指导。同时,文化建设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一知半解。老舍先生讲过一个笑话:一个欧洲人从书本上看到中国人吃饭用筷子,邻居问他怎样用筷子,他回答当然是一手拿一个。老舍感慨,一点知识,半点文化,最足误事。
  二是要把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生产、整治村庄中,要注重开发和保护古迹文物。乡村基层组织应努力提倡精神文明,制订乡村文化建设规划。乡村基层政府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禁止不良文化流入乡村。政府部门应组织有益的文化竞赛活动,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三要积极发展乡村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一个具有民族和地方文化特征的非物质遗产,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形态也是世界性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地方政府要组织人员调查乡村民间文化的现状,发掘保护优秀的民间文化,搜集记录民间艺术作品,建立民间艺人档案,利用摄影、录音、笔录、出版等手段,尽可能整理保存民间艺术,改变由家族世代相传与原始口传手授的方式,扩大传授范围,营造民间文化的市场。
  四要倡导文明新风,破除封建迷信。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在乡村,大力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制止迷信行为,打击巫婆跳神、神棍占卜等迷信活动。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建设和发展健康丰富的乡村文化。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