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老板村官能走多远?

  43岁的刘群,是重庆长龙集团董事长,旗下22家公司,净资产2.5亿元。今年初,他有了个新身份——重庆市垫江县桂溪镇石岭社区居委会主任,由于石岭暂时保留农村建制,刘群实际上仍是个“村官”。
  刘群上任后抓的大事,就是石岭村的发展规划。石岭村3000多亩地,在刘群的脑子里,被划成农产品贸易区、农产品深加工区、工业区、特种农业种养旅游开发区。他还准备办一所“农民大学”,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
  然而,这样的“头脑风暴”要想变成看得见的实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金投入仍然是个大问题。刘群的办法是,由公司或他本人出资与银行或信用社合作,在石岭设“村镇银行”。石岭村委会再向“村镇银行”举债,筹集石岭村前期发展所需的资金。只是,石岭村本就欠了一屁股债,又要举债搞发展,老百姓会给他多少时间?
  亿万富豪下乡去当村官,刘群并不是第一个。2007年底村级组织换届,像刘群这样的“老板村官”达67人。他们一般都是本地人,外出经商成功以后,把资金和项目带回来,与乡亲们分享自己的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市场等资源。
  对这类干部的管理,垫江县专门出台了很宽松的政策。凡在外创业的“老板村官”,工作重点主要是制定发展规划、引进发展项目、筹措发展资金等。“老板村官”可以不实行严格的坐班制度,换言之,他们到底花多少时间在村级事务上,主要看个人意愿。“对这种‘能人村官’,我们还没有制定特别的管理办法。”垫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汪天举称,“但大多数能人村官应该是值得信任的。”
  当地有干部群众担忧:仅凭信任,能走多远?
(摘自《人民日报》 刘天亮/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