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统计,去年我省育苗面积为91522.4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2383.91公顷,增幅2.6%;总产苗量277235.4万株,比上年同期增加22174.87万株,增幅0.7%。可供今春造林苗木181899.19万株,其中用材林 11835.05万株,生态公益林47895.23万株,经济林8917.46万株,其它林种113256.45万株。全省培育各类容器苗18981.11万株,其中7个容器苗调控示范基地培育山地造林容器苗1577万株。
纵观全省育苗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程和山地造林苗木数量充足。其中,可供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苗木16233.69万株,防护林树种苗木17615.1万株,用材林树种苗木11835.05万株,经济林树种苗木8917.46万株,总量上能满足绿化造林生产需要。
二是种苗生产面积渐趋稳定。近年来,由于部分树种苗木过剩,每年新育苗面积大幅减少。同时,各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将缺乏特色、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苗圃淘汰出局。去年,全省育苗面积比上年同期仅增加3.57万亩,增幅为2.6%,苗木产业规模已相对稳定。
三是绿化苗木产品结构调整加速。产品的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得到进一步重视,实施容器化、艺术化、标准化和全冠型育苗,得到普遍认同。在嵊州、金华等木兰科苗木存量大的地区,苗农在加强市场拓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种改造,去劣留优保品质,引进新品促发展;在萧山、宁波等地,容器苗、艺术造型苗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是市场意识增强,培育目标明确。经过近几年的市场磨练,多数苗农改变了以往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做法。在苗木培育中,针对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密度,该砍的砍、该疏的疏,改善了苗木的生产条件,提高了苗木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是容器育苗取得新的突破。我省自2005年开始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容器苗培育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容器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容器苗在我省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速生丰产用材林、高效经济林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去年全省容器苗产苗量达1.9亿株。(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何云芳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