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上下齐心融冰雪

——全省林业部门抗击雪灾侧记

  本报记者 黎之
  2月1日凌晨起,我省出现了入冬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暴雪。这场暴雪为浙江有气象记录以来所罕见,给我省林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9日,全省林业受灾面积2300.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2.5亿元。其中,竹子受灾惨重,雪压、折断和倒伏面积751.1万亩,损失26亿元;受灾、受冻害花卉苗木面积61.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受害、受冻经济林面积274.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另外还有1213.6万亩用材林和公益林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
  这对缺乏雪灾经历的我省各级林业干部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考验。
防雪抗冻 提前部署
  雪灾发生后,为全力做好林业防灾抗灾工作,省林业厅及时发出明传电报,要求各地加强重点林业基地受灾情况的调查,及时上报受灾、抗灾情况,加强防灾抗灾工作。为迅速贯彻落实省委抗雪救灾紧急会议和国家林业局传真电报精神,2月2日上午,省林业厅领导又召集相关单位开会,进一步落实抗灾救灾措施。会上,厅长楼国华要求,一要保障人员安全,关心职工生活,搞好生活保障;二要保障信息畅通,掌握最新灾情;三要依靠科技救灾,重点对花卉苗木、毛竹林、经济林、行道树等编制抗灾技术要点,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刊发,指导基层林技员和林农抗灾救灾;四是及时上报灾情,争取抗灾资金及时发放到基层。2月15日下午,省林业厅又召开厅务会议,专题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省林业厅下属单位及各市、县林业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组织救灾和灾后自救工作。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向全省发出《关于做好防寒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国有苗圃、育苗企业及经营户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寒保苗工作,并要求各地市种苗站加强对本地区苗木防寒工作的指导,确保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湖州、绍兴、临安等市、县林业部门也相继发出了林业抗灾救灾的通知,部署抗灾自救工作。
深入一线 指导抗灾
  对这次特大雪灾,省林业厅高度关注。2月1日,厅长楼国华到长兴县听取了县林业局关于当前灾情及主要措施的汇报,在雉城镇实地察看了灾情。同时,他要求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当前的抗灾救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领导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技术人员要加强指导,协助林农搞好灾后自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1月28-30日,副厅长陈国富深入一线察看灾情,冒雪走访慰问受灾林农、国有林场。春节上班后,厅领导又将带队组成工作组,到基层具体指导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绍兴市林业局领导分组带队,奔赴绍兴县平水镇同康村和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察看香榧经济林、毛竹、花卉的受灾受损情况,亲临第一线指导抗灾自救工作;丽水市林业局领导分头带领各处室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灾情第一线,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入防雪防冻工作;长兴县林业局组织林技人员,组成5个指导小组,深入全县林业受灾严重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和苗木大户,指导林农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富阳市林业局组成了6个工作组,分片下村了解灾情,落实抗灾救灾措施。
  根据厅长楼国华提出的依靠科技救灾的要求,2月2日,省林业厅及时组织花卉苗木、毛竹林、经济林、行道树等方面专家,编制抗灾技术要点,通过新闻媒体刊发。
  2月4日,湖州市林业局3位高级工程师带队,先后前往该市的鹿山绿化苗木公司、施家桥毛竹园和林业科技示范户徐根荣的梨园,现场指导苗木、毛竹和梨树等经济林作物的灾后自救,并通过湖州电视台、湖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向全市老百姓现场传授灾后自救措施。同时,通过农民信箱向全市广大林业工作人员发送手机短信,传授毛竹、苗木和经济林的灾后自救措施;金华市林业局对花卉苗木、林木种苗基地,采取了清雪、覆盖(稻草、塑料薄膜覆盖)增温、清沟排水等措施。对竹子积雪过于厚重的,及时摇落或实施竹林钩梢,并注意保证人身安全。
  为避免出现“灾中灾,灾后灾”,丽水市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在组织救灾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广大林农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市林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林农做好竹子、干水果、林木种苗、花卉以及新造林地幼苗等的防雪防寒抗冻工作。
  临安市林业部门积极做好防冻害生产资料和林木种苗的调剂与供应,并派出技术小组,赴基层,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诸暨市林技人员在进村入户、上山头地块指导防灾救灾的同时,切实加强林木种苗的管护,防止利用清理雪压冰冻损毁树木之机,乱砍滥伐森林和林木。
  据统计,在这次罕见冰雪灾害中,全省林业系统共组织9223次、37.8万人抗灾,救灾面积197.1万亩、树木1277.4万株,挽回经济损失3.4亿元。
  五十年一遇的冬雪渐渐融化,充满生机的大片绿色将重现浙江大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