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末代名媛”的传奇人生

  1月26日,上世纪70年代中国著名外交官章含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国学大家章士钊的养女、毛泽东的英语老师、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妻子——这三个男人成就了章含之身载中国近代风云的传奇。作家程乃珊曾尊称章含之为中国“末代名媛”,并称此后,中国不再有“名媛”一说。
成绩优异考入北外
  1935年,章含之在上海出生。她从不讳言自己的身世。生母解放前是上海永安公司的售货员,容姿绝代,生父生母因为地位悬殊未能正式成婚,她出生8个月即被章士钊领养。
  1949年4月,章士钊作为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的成员,随张治中去北平。不久,张治中和章士钊宣布脱离国民党,投向新中国。1953年高考前夕,章含之想报考水利专业,将来投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临近高考时,学校党组织找她谈话,希望她报考外语专业。她当时思想很矛盾,不愿意报外语,又觉得应该服从组织需要。她征求父亲的意见,章士钊说:“我看你学工科不一定合适,说不定学外语倒是蛮好的呢!既然如此,那就服从组织的意见吧。”尽管她的考分很高,足以考入清华,却因第一志愿而“优先”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
当了毛泽东的英文老师
  1963年对于章含之来说,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她成了毛泽东的英文老师。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寿辰。除了亲属,毛泽东又请了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和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去赴家宴。邀请时特意说明,不带夫人但可带一名子女。章士钊便带了章含之去。毛泽东问了她的工作情况后说:“章老师,你愿不愿当我的老师啊?我跟你学英语。”章含之以为毛泽东是在说玩笑话:“主席,我哪敢当您的老师,您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毛泽东却很认真:“教英语我就当不了老师了,还要拜你为师啊!”章含之真不知如何回答,她的父亲来打圆场了:“主席什么时候要含之来,告诉她就是了。”
  一周后,毛泽东的外事秘书林克打来电话要章含之定个开始教英语的日期。于是,从1964年元旦后的那个星期日开始,章含之到毛泽东那里教英语,每次一个多小时,持续了半年。
亲历中美“破冰之旅”
  1971年3月末,章含之走进了外交部,担任英文翻译,在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身为翻译的她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七天行程下来,尼克松对章含之的工作十分满意。在杭州宴会时,他表扬了章含之,章含之后来回忆:“说我是他见过的最好的翻译,翻译得非常精确啊等等。我讲中文,他怎么知道我翻译得好,不是成心想夸人吗?半年后我去出席联合国大会,到联合国总部地下室小卖部买东西,服务员老太太一看到我就说,哎呀,我们知道你,你做我们总统翻译,总统说你翻译得很好。”
与相差22岁的乔冠华恩爱十年
  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丈夫有了外遇,却碍于传统观念一直拖着没离婚。在代表团赴纽约联合国大会之前一天,毛主席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让章含之要作出明智的选择。乔冠华也是从这里知道了章含之的内情。
  同在外交部工作,两人日久生情,在章含之痛苦于自己前面那段失败婚姻之际,同样孤独的乔冠华为她写下了“晚风菰叶生秋怨,隔江人在雨声中”的诗句。
  1973年11月,相差22岁的二人冲破重重阻力结婚。之后经历的却是十年的风雨磨难,这场爱情也终成一场生死之恋。在饱经辛酸与苦涩之后,乔冠华于1983年9月22日带着无限的遗憾告别人世。
  直至去世前,章含之依旧孑然一身。有人曾问她为什么不试着去重新开始一段感情时,她总是用好友黄宗英的话来回答:“经历过大海以后,不可能再在小溪里游泳了。”
(摘自《都市女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