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城乡信息鸿沟巨大农村信息化期待破解

  光缆进不了村,村民无上网工具,上网能力弱等问题构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而努力。
  截至 2007年 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年增长率达到127.7%。但看似庞大的5000多万农村网民,与我国巨大的8亿农村人口基数仍不匹配。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2006年底农村拥有的家庭电脑数量为每百户2.7台,远低于城镇的每百户47.2台,城乡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差距过大。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和环境影响,对信息解读的能力不高。另外一个制约农村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农村市场通信设备售后服务落后。由于服务范围广、数量少、区域间隔太大,“没有哪个电脑销售商愿意为了更换一个鼠标或者一个简单的内存条故障,跑上百里山路。”江西一些信息产品销售商说。此外,中国平均每个网民家庭全年上网接入费用为900元,上网对于众多农民仍是一种“奢
  侈行为”。
  补贴农民购机上网正
  是江西等农村地区破解农
  村信息化难题的一种尝试。
  未来三年,江西电信部门将
  投入50多亿元,改善包括
  农村在内的基础网络,打造
  “数字乡镇”。但专家认为要顺利实现农村信息化目标,仅靠政府部门的基础设施投入还远远不够,政府可以对计算机制造商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开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的电脑,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电脑等信息硬件。
(据新华网 郭远明 杨辉/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