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法根
嵊州市通过规划引导带动、项目化管理促动、政策扶持推动等措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较好地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1.加强规划引导。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出台了嵊州市现代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了“高山百里干鲜果园,低山百里名优茶园,沿山百里竹笋桑园,环城百里瓜果菜园”的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发展目标,并先后建成了82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10个万亩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在全市规划建设了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实施项目化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二是明确基地建设标准。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嵊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标准及基地建设主体、申报程序,并在乡镇(街道)申报的70多个基地中确定了20个基地作为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达8677万元,建设面积11760亩。三是严格考核办法。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确定后,市里专门抽调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干部力量,采取专人挂钩联系,每月实地督查,年终专项审计的办法,严格建设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切实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3.配套政策扶持。为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每年专门安排200万元资金,对茶叶等产业相关基地、大户、企业、市场,按当年生产经营上缴税费的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补助。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主导产业的品牌宣传推介和拓展市场。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对考评合格的示范基地按项目当年实际投资5%的标准给予奖励,以调动企业和农民的建设积极性。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今年嵊州市的农业工作将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发展机制、繁荣农村经济”这一主题,通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组织化推动,不断深化为农服务,创优农业发展环境。
——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优势产业、特色块状经济快速发展。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和山区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平原发展设施农业的目标要求,一是从增量、提质、优化结构入手,继续提升十大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二是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重点扶持10个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三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十大特色明显、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农业块状经济。
——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QS认证。要在茶叶、花木、蔬菜等具有嵊州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中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二是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修订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三是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加快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中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着力抓好农业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是抓集群品牌建设。按照“一个产业、主打一个品牌”的工作要求,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农业品牌评比。二是依托区域经济、块状经济,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进一步推广“执照农民”的做法,壮大“执照农民”队伍。
——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一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入园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大力扶优扶强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茶叶集聚小区和茶青市场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组织发动和政策引导力度,积极鼓励农村经济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作者系嵊州市副市长)
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三农”发展
县(市)长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