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粮食高产关键要四大创新

  孙健
  2008年是农业部确定的“粮食高产创建年”。回顾我省粮食生产发展历程,从应用矮秆品种,到实行“四良”配套;从扩种杂交水稻,到示范超级稻;从推广水稻高产模式栽培,到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从联产承包到规模经营,每一次品种、栽培技术与经营机制的创新,都促使粮食产量水平有新的提高。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也要创新思维、创新手段。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要全面实行粮食生产政府分级负责制,确保精力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要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为出发点,在政策激励和引导作用上有所创新。贯彻落实各项惠农重粮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补贴和支持的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价格,并形成适度增长的机制,提高政策到位率和有效性,使种粮农民获得合理收益。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要以主攻水稻单产为重点,在应用水稻高产优质品种、集成栽培技术上有所创新。推广应用集高产优质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安全高效投入品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引进、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大力推广金早47、嘉991、中浙优1号、甬优9号等主导品种,扩大示范超级稻品种。加强因种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五改”技术和强化栽培技术,通过以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少本稀植、定量控苗、控氮增钾、浅湿灌溉和综合防治等技术创新,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发挥了作用。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要以促进发展规模经营为目标,在生产经营机制上有所创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扶持发展种粮大户,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加快培育粮食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水稻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专业服务,扩大植保环节的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发展订单生产,支持种粮大户开展粮食加工、销售,鼓励种粮大户与粮食加工经营与服务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健全粮食生产组织体系,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作者系省农业厅农作局局长) 
■农业创新之我见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