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野生树种应用不够。乡土树种,即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乡土树种可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与抗逆性,降低维护与管理费用,凸现本土特色,增加自然野趣;同时,它也不乏观赏性,可被选作城市行道树种。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兴建绿地普遍存在偏重景观效应,引入大量外来树种,出现跨地带种植现象,既不能充分发挥绿地应有的生态效应,凸现地区特色,后期的人工管理投入又非常高。
城市绿地树种较少,林地类型单一。植物群落中物种间存在相互竞争、依存的平衡关系,若植物种类单一,势必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稳定性差,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大大增加,整个森林的景观效果将大打折扣。
目前,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落叶树种主要是法桐,长江以南城市绿化的常绿树种主要是香樟。法桐和香樟虽有很多优点,但一个城市如果大密度栽种法桐,在种子脱落时,将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程度不高。很多城市在街头广场、小区入口,花大笔资金安置移植了大树古树,或使用单一大色块的修剪类植物,或种植大量草坪,但生态效益并不高,而人工管理费倒很高。还有一些生态林则采用苗圃式单品种种植,为寻求支撑,又运用了大量支架,人工园林味浓,自然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