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农论坛

打造农产品营销平台

——省农博会上海农展会办展经验谈

  •   张国镇 吴 力
    编者按
      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发展水平。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把重点支持浙江农业博览会和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作为各级政府农产品营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进一步做好省农业博览会和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工作的新要求。认真回顾总结两展会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提升会展工作水平,做强做大农产品营销平台,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由省政府主办的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和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以下简称两展会),从2003年开始由省农业厅承办至今,已举办了五届。5年来,两展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现了省领导提出的“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的目标要求。2007年两展会期间,吸引城乡居民参观购物45万人次;现场展销额1.33亿元;合同订货额28.8亿元。与2003年相比,各项指标数均增长60%以上。标志着两展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立足浙江、融入长三角且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营销平台。其主要经验是: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唱戏的办展方针,不断提升两展会的公信力
      为办好两展会,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为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和承办厅(局)主要领导为副主任、相关厅(局)负责人和各市政府有关副市长为委员的省农博会组委会。各市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由副市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组委会。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会展工作格局。5年来,为支持农业两展会,省级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达2200多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开通了绿色通道,免收参展企业通行费,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省政府对每一届农业两展会的筹备工作十分关注,从会展主题的确定,主要会展内容的选择等,省有关领导都亲自过问。会展期间,省领导都亲临现场参观指导,有些还深入到一些专项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可见,农业两展会在省政府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农业两展会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的重要原因。
      省直有关单位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积极参与和支持农业两展会工作。这也是农业两展会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是展事活动的主体,是关系到会展成败的关键。省和各市组委会在组织引导企业参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五条指导原则:一是坚持企业自主自愿参展的原则。二是坚持参展企业多元化、多样化原则。三是坚持省内企业参展为主体的原则。四是坚持优先吸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参展的原则。五是坚持参展产品必须是质量安全有认证的原则。在五条原则指导下,参展企业素质越来越高。政府主导、企业参展准入制度,大大提高了两展会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消费者、采购商中的公信度,这是两展会特别是省农博会知名度日益提升的重要内因。
      坚持贴近农业、贴近农民、贴近消费者的办展理念,不断提升两展会的品质
      首先,会展主题充分体现了时代感。2003年省农博会主题是:绿色农业——优质、安全、产业竞争力,2004年主题为特色、品牌、产业竞争力,2005年主题为高效、生态、品牌,2006年主题为特色、文化、竞争力,2007年主题为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这些主题,都充分体现了浙江农业的时代特色、浙江农民的时代精神和浙江农业企业的时代风格。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会的主题是展示新成果,服务大上海,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表达了浙江农民、浙江农业企业积极主动融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决心与信心。
      第二,会展内容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每一届会展的展出内容都有增加或调整,体现了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需要,体现了浙江现代农民的一种需求,体现了现代消费市场的一种趋势。
      2004年农博会设立了集成果展示、科普宣传、网上农博、文化活动和市民休闲为一体的中心展区,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农业企业对农业文化力建设的重视。增加了由省直有关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参展的“三新技术”展示区,体现了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还增加了论坛,大型采购商、消费商、出口企业看样订货、贸易洽谈专场活动,“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农产品”群众性评选等专题活动。丰富展会内涵,增强展会活力。
      2005年突出交流和合作,专门设立台湾馆,邀请台湾农业企业参展;台湾展团不仅展示台湾现代农业的成果,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营销理念,还考察浙江农业企业,达成了一批初步合作意向。邀请了2000多名来自全省的农业企业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专业经营大户等参加展会学习交流活动。
      为提高浙江蔬菜产业组织水平,2006年省农博会与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合作,首次举办了中国蔬菜产业交流会,邀请国内资深专家和优秀企业家,共商蔬菜产业发展大计,开展技术交流和贸易洽谈。共签订合作协议80多项,涉及金额5000多万元。为进一步促进浙江休闲观光农业这一新型产业发展,上海展销会首次组织开展了浙江休闲农业展示推介活动,有200多家企业参展。100多家上海市旅游团体客商参加推介对接活动,约3万市民到展会现场参观,农家乐网上专场浏览人次超过19万。2007年上海展销会上,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推介会更上一层楼,吸引了10多万市民到现场参观。
      2007年农博会新增了农业农村成就展、农业吉尼斯展,使参观者增强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信心。为促进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发展,首次推出的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试点企业展示展销,成功宣传了我省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的优越性。13家参展企业与需求方共达成意向220个项目,接收订单5000万,接待客商、加盟咨询5000余人。为进一步促进浙江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走出浙江发展外向型农业,首次推出“农业走出去项目推介会”,推出47个“走出去”项目和153个招商引资项目,吸引了吉林、安徽、新疆、海南等10多个省份农业、招商等部门的150多名代表、120余名国内外有意向在浙投资的重要客商参加了会议,共达成合作项目意向53个,签约总金额达17.7亿元。
      坚持办展形式创新,发挥四个互动效应,不断提升两展会的影响力
      根据会展理念和内容的需要,省农博会和上海农展会不断创新,形成四个互动的展会模式,各种活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突显会展丰富的内容和品牌内涵。
      现场展示展销与网上展示展销互动。2003年省农博会首次引入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试办网上农博会,并大获成功。农民信箱农博会专场全方位展现了浙江农业企业及其农产品,是一个集产品、市场、服务、沟通于一体的真正永不落幕的网上农博会。相比现场展示展销,网上农博会以零距离、低成本、全天候等优势展示展销浙江农产品。这几年,网上农博会一年比一年红火。五届农博会和上海展销会,共有1万多家企业上网参展,点击数达313万人次数。共达成合作意向金额19多亿元。2007年全省共有5000多家农业企业上网参展,比上年增长近一倍。通过网上农展信息渠道达成的合作意向金额也达到3.5亿元。
      产品推介与农业文化互动。展会中,各种资源丰富,商贾云集,购物参观市民流量极大,各参展农业企业抓住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推介,展示企业形象、产品面貌,推介企业新成果。一些企业、合作社的产品在市民和采购商中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农业展览会增加文化内涵,也是对农村乡土文化的挖掘和提升,意义十分重大。
      展示展销与媒体宣传互动。密集的新闻报道能有效促进展会宣传,以此形成良性互动,使展览会更具感染力,使不少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得到更大的提升。在调查中发现,43%的企业表示在展览场地做广告是一种宣传的好方法,即当时当地宣传与产品同时亮相。40%的企业认为媒体广告很重要,加大对媒体的投入是一种很重要的举措,他们认为媒体的传播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注意,产品展示展销与媒体宣传互动效果明显。
      成果展示与产品展销互动。两个展会的举办不仅为生产商展示产品、开拓市场搭建了平台,为采购商看样订货、贸易洽谈提供机会,也为发挥农业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提供了平台,引起社会各界关心农业、支持农业,享受农业。往年的两个展会将成果展示融入到产品产销中,2007年单独开展五年农业农村成果展,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面貌,参观者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摄影:袁 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