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赵建新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专业合作社促销的农产品占总产量的80%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合作社已成为全区发展农业产业的中坚力量。
  但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参与农户少、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两小一弱”现象,主要表现在运作资金不足,组织实力较弱;发展规模偏小,竞争能力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等几个方面。今后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以服务三农、促农增收为出发点,提高发展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把技术、信息、融资、营销等社会化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对内开展统一服务,对外进行统一经营,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健康、高效、惠农的方向发展。
  二、以促进自身发展壮大为核心,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政策引导机制,把规范化建设作为合作社享受政策扶持的重要条件。对已经注册工商登记、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带动农户多的星级合作社,要优先安排扶持资金,优先推荐项目申报。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办点示范工作,着力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市场能力看好的合作社,帮助其规范和完善组织关系、利益分配机制、运营机制,不断完善章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产权明晰化、管理民主化、财务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经营效益化的“五化”目标。
  三、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为依托,着力推动产业化经营。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推进合作社按行业类别、产品属性重组联合,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壮大。针对我区主导产业加工环节薄弱的现状,有目的地引导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组织向加工型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合作组织与主导产业互动。不断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吸收种养大户、贩销大户、加工企业、运输专业户、个体企业主等经营主体,实现社员从短期松散型向以资金、技术、土地、金融、品牌等其它参股合作形式的长期紧密型转变;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二次返利,使农民从一体化经营机制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四、以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抓手,着力拓展合作社服务功能。在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中,要突破单纯的技术服务或销售服务等模式,围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营销,注重产品的精深加工、品牌的整合和产品流通渠道的不断拓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产业发展空间,解决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出路问题。
  五、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资金、人才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启动合作社培训工程,建设一支合作社管理者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重点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热心合作事业的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并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扶持一批合作社组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品牌,提高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的能力。重点扶持达到规范化要求并经验收合格的区级以上的合作社。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应积极安排专项贷款,为合作社提供生产和季节性、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同时,积极探索用土地经营权和多年生作物为抵押的方式,为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加强人才支持。为解决合作社组织管理、技术人才匮乏问题,政府鼓励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挂职等形式参加合作社。
(作者系衢州市衢江区常务副区长)
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三农”工作
县(市)长笔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