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种菜高效有诀窍

  •   本报记者 袁 卫
      【人物档案】 胡百兴,男,61岁,新昌县新林乡大坪头村农民,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余年,当地蔬菜种植能手,新林乡科技示范户。
      记者在新昌采访时,无意中听到该县有一个农民,半亩冬瓜竟然“种”出了1.5万元的产值,相当于亩产3万元,足足是别人的5倍有余。记者遂慕名前往采访。
      这个农民蔬菜“专家”,就是新昌县新林乡大坪头村农民胡百兴。提起他去年一亩冬瓜产值3万元的事,胡百兴一下子来了兴致:“我的冬瓜上市比别人早了20多天,当时新昌钟楼农贸市场就我有冬瓜卖,一个小时可以卖出几百公斤。等我的冬瓜几乎卖完了,别人的才上市。别人的冬瓜平均价格是5毛钱一公斤,而我的有一元五还多,最高的时候卖到过两元五角。当时我只种了半亩,收获1万公斤冬瓜,产值就有1.5万元。”
      按传统种植,新昌一带的冬瓜亩均产量为7000-10000公斤左右,上市期为5月下旬到6月初。那么,胡百兴种冬瓜有什么秘诀呢?“关键是种子和技术。”胡百兴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冬瓜经”:冬瓜是产量高、价格低的农作物,要想卖个好价钱,错开上市期至关重要。要想获得更高的产量,也要靠技术。1月间,他就跑到种子公司,请工作人员帮他从外地购买特早熟品种。拿到种子后,他先是在大棚里育苗,3月初就移栽到了大田里。在秧苗生长的关键时期,他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秧苗徒长,促进花蕾生长。他非常重视肥水管理,并且定时给冬瓜修藤等。
      胡百兴去年种冬瓜获得了好收成,今年他却不种了。“去年我的冬瓜种得那么好,周围的人都看在眼里,今年肯定很多人会跟风种植,价格就高不了。”每选择种一个新品种之前,胡百兴都会到当地种子公司打听,哪种种子卖得最好,而他往往会避开热门品种,从而规避了“高产低价”的风险。果不出他所料,今年5月初,新昌的农贸市场就到处可见冬瓜,价格也随之下降,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路货”。而胡百兴今年选种的0.3亩新品种黄瓜,就为他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