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从2005年以来,褐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危害重,给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的理念,将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群防群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发出《浙江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灾害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各级植保部门全力以赴打好病虫防控战,加强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及时发布病虫警报,制定科学防治策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指导开展病虫防治,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布置、早落实,有效控制了水稻病虫危害,夺取了粮食丰收。据统计,2006、2007年全省水稻病虫发生面积总计1.58亿亩次,比2005年分别增加800万亩、1200万亩次,防治面积4.08亿亩次,其中褐飞虱发生面积6403万亩次,防治面积10535万亩次,“冒穿”和“倒伏”面积仅为2.16万亩,比2005年的41.78万亩减少了90%,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8.46亿公斤。通过大力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2.73%,累计创社会效益达23.12亿元,稻田减少化学农药投入1943吨(折有效成份),确保了粮食生产目标实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