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徐速速 陆颖)到今年底,慈溪市土地规模经营的总面积将超过30万亩。在这些土地上,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场,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大户和现代农场主。
在该市桥头镇,我们遇到了蔬菜经营大户杨成达,他经营着一个1100多亩的蔬菜农场,产品全部用以出口。现在农场里种的西兰花就是为厦门一家出口企业生产的,仅此一项就可获利10多万元。据他说,农场实施规模经营和现代管理,生产的蔬菜无论内在质量还是外观品相都有保证,因而同类产品比散户利润每吨高出400元左右。
如今,像杨成达这样的农场主在慈溪市有500多个。他们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2002年,慈溪市农业局就出台了关于土地流转的补助奖励政策,凡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地流出农户,可以享受每亩15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每家给予5000元的政策补助。近年来,慈溪市通过流转方式、经营形式、政策激励、配套服务“四创新”,使良性土地流转带动的土地规模经营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今年底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将超过30万亩,接近该市耕地总面积的50%。在这些规模经营的土地上,已经形成涉及粮食、创汇蔬菜、林特花卉、名优水产、畜禽五大特色产业的355个现代农场,120个绿色产业基地和27个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