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道德法制

安吉一位好儿媳孝顺公婆众人夸

  安吉县杭垓镇唐舍村妇女王丽琴近日特地多买了一些菜,准备孝敬公婆。她长年累月细心照顾公婆,已是当地出了名的好儿媳。
  王丽琴今年38岁,17年前与唐舍村村民潘红波结婚。丈夫潘红波勤劳朴实,做得一手好砖瓦活;公公潘六松、婆婆梅祝英身体强健,田里山上打理得井井有条。王丽琴婚后一年就育有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就在儿子6岁那年,身体一直硬朗的公公突患小脑萎缩,王丽琴夫妇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并四处借钱送公公到杭州就医,医疗费花去10多万元,但不见好转,近几年来生活不能自理了。高额的医药费,也让潘家人经济条件急转直下。
  路过王丽琴家门口,老人冬天总是坐在走廊上晒太阳,夏天总是在荫凉通风的走道里乘凉,身边总不乏一位温柔、贤惠的媳妇在嘘寒问暖,端茶递水。婆婆虽然身体还好,但毕竟上了年纪,长年照顾病人也落下了病根。作为老人惟一的媳妇,王丽琴很心痛婆婆,所以平时总抢着照顾公公。公公时常控制不住把大小便拉在身上或床上,王丽琴从未嫌脏过,总是及时替公公换上干净衣裤,洗好床单。王丽琴还经常劝婆婆到女儿、到亲戚处去逛逛,说家里有自己照顾。
  公公生了11年的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一屁股债,而控制公公的病情每年还得上万元,加上儿子上学开支,靠丈夫做砖瓦匠和几亩山已是入不敷出,颇有经济头脑的王丽琴就同丈夫商议开办扫帚加工厂以维持家用开支。王丽琴白天和工人们一起扎扫帚并照料公公,晚上独自管理账目。家庭手工作坊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一家人可以朝夕相处,公公也可就近照料,王丽琴感到很满足。“公公若能活到100岁,我就再照顾他40年,每个人都会老,我做的只是一个媳妇应当做的事。”
(湖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