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猪场建起了净化沼气池,猪粪猪尿经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用来点灯烧饭,沼渣、沼液是周边水果蔬菜的好肥料,既解决污染,又节省能源。”近日,在新建的沼气池前,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养殖大户汪炳荣向前来视察的区人大代表介绍起“循环农业”如数家珍。
汪炳荣养殖场现有120头母猪,600多头商品猪。今年以来,由于生猪价格高涨,养殖效益不错,但700多头猪每天15吨的排泄物让他很发愁。以前,由于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猪粪只能堆在旁边的田里,臭气熏天,周围村民颇有怨言。今年4月,在婺城区农村能源办及有关部门的建议与帮助下,汪炳荣投入12万元,建起了一个容积为2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及其配套设施,并在沼气池周边的田地里种上了柑橘、胡柚、蔬菜、西瓜等农作物。
很快,汪炳荣就尝到了“生态养殖”的甜头。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的40亩柑橘、胡柚全部用沼渣、沼液作肥料,仅肥料成本每年就可节约8000多元;亩产达6000公斤的无公害大白菜,因质量好,比市场上同类大白菜价格每公斤高出0.4元,合计增收4500元;利用沼气作生活燃料点灯、烧饭等,每年可节省电、煤气等费用3000多元;同时,多余的沼渣、沼液还为周边农户的农田供应肥料。一年下来,可以增效节本2万元。“更重要的是,沼气池建好后,解决了猪粪猪尿的处理问题,免去了我的后顾之忧。接下去,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旁边的蔬菜种植面积也要增加,多余的沼气、沼渣、沼液让周边农户免费使用。”汪炳荣满怀信心地说。
据婺城区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潘惠均介绍,目前婺城区共有129家规模养殖场,其中49家被列入今年污染治理项目,目前已经完成41家,有16家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的验收。全区今年共建设沼气池49个808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沼气池产0.3立方米沼气计算,一年可节约标煤8000吨。据其介绍,该区下一步将大力推广这种养殖模式,使畜牧养殖业逐步走向集约化、生态化。
(贾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