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边
农村邮路不畅,书报进不了自然村,到不了读者的手,农民群众看书难、读报难,是各地农村的一个普遍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也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农民群众有着看书读报的强烈愿望,各地每年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受到农民的热捧,但大都只热闹一阵子。德清县委领导在下乡调研中看到农民欢迎读报点后,从执政为民、破解难题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农村读报点的想法,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狠抓落实,一个覆盖全县2889个村民小组的读报网络建起来了。
德清县的做法,恤民情,顺民意,是一个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因而领导一倡导,部门和基层一响应,群众普遍称道,农民得实惠。
德清县的做法,符合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中央领导指出,新闻媒体是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建立读报点,报纸进村入户,抓住了农村文化薄弱的牛鼻子。
德清县的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组织各方面力量,把报纸作为公共文化产品,送到农民读者手中,让农民不花一分钱在家口就可看报。
德清县的做法,符合省委提出的“两创”要求,把改变农村缺书少报这一司空见怪的现状,当作“走进矛盾、破解难题”要办的实事。这个看起来简单、解决起来难度却不小的问题,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一举解决了。
德清县的做法,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