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创新,领跑茶业发展

——新昌发展茶产业纪实(下)

  本报记者 袁 卫
  如何保护品牌,让大佛龙井继续为新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贡献?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良平说:“要让新昌茶产业继续健康发展,一定要在加强品牌宣传的同时,苦练内功,保证质量,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市场销售途径。”
质量“加法”:越做越好
  新昌县大明有机茶示范场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规划整齐的茶树一片片、一垅垅,令人陶醉。记者见到茶场负责人石品铨时,他正在茶园收集土样,准备送到检测机构去检测成分。“只有明白了土壤内各有机物的含量,才能按照测土配方的标准,合理适量配比使用有机肥。”石品铨告诉记者,示范场有600亩茶园,100%都是良种,场里还辟出了30亩地建起了名优茶品种园,不断筛选出适宜新昌种植的茶树良种。在茶场的加工流程里,摊青、青锅、回潮、辉锅、整理等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今年上半年,该场加工厂已通过了QS认证。由于他们的茶叶品质优良,有着120年历史的老字号茶叶店——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他们茶场挂了生产基地的牌子,并成为有机大佛龙井的专卖商,“吴裕泰以前可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挂过生产基地的牌子。”
  新闻背景 “创牌容易保牌难”。为了保证茶叶质量,2000年,新昌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茶园良种化建设的通知》,出台了连续3年每年保证100万元、上不封顶的茶园良种化扶持政策。《通知》规定对符合标准的新发展良种茶园和老茶树换种改植茶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2003年,新昌县政府在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建立了每年250万元的茶叶专项基金,扶持范围覆盖到良种繁育、兴建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双十佳贩销大户评选等各个方面。目前,该县茶园良种化率已达58%,兴建标准化名茶加工厂62家,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新昌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规定,对大佛龙井名茶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有力推进了茶业标准化进程,保证了大佛龙井品牌的信誉度。
市场升级:越做越大
  在新昌的“五四”桥边,有一个占地230亩、总投资5亿元的江南名茶城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尽管尚未结顶,但是其恢弘的气势已初现端倪,“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一个中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而原处于初级市场形态的浙东名茶市场将隐退。”新昌县农业局局长俞凯告诉记者,江南名茶城是新昌县茶叶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头戏之一,“市场建成后,年茶叶交易量可达上万吨,交易额10亿元左右,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俞凯介绍说,江南名茶城总体工程将分3期完成,总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一期面积为5万平方米,计划于今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名茶城将集商贸和旅游于一体,“里面不但有商铺,还将有一个茶博馆。到时候,游客们可以观看整个龙井茶的炒制过程!”
  新闻背景 新昌制定出台的“十一五”茶业规划中明确,全面实施“15151工程”,即:建设一个现代化江南名茶城,兴办50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已提前完成),开办100家“大佛龙井”专卖店,新建5万亩生态高效良种茶园,实施一个茶叶重点技改项目,以提高品牌经营水平,着力提升新昌茶业竞争力,形成大茶业生产格局。计划到2010年,全县的茶园总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70%以上;茶叶产量达到8000吨,产值6亿元,其中“大佛龙井”产量6000吨,产值5.6亿元;年精制加工绿茶5万吨,茶叶精加工产值达到6亿元。新昌茶叶,正在新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香飘四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