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就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
假如粮食安全没有保障,个人拥有足够食物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刚刚过去的“世界粮食日”把“每个人都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定为今年的主题,而去年的主题则为“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有关专家认为,其实,这两个主题虽然分属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但彼此密切相关,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假如国家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没有保障,个人拥有足够食物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但愿人类的眼泪不要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地球表面70%是水,可淡水只占2%,并且大部分冻结在极地冰盖和高原冰川,而如今许多江河湖泊又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世界各国不得不努力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媒体评论说,如何将各国政府的节水措施转化成全人类每个个体的自觉行为,让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的人来感谢作为生命之源的“滴水之恩”,依然还是个难题。但愿人类的眼泪不要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人性化判案”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年近80岁高龄的陈大爷独自生活,靠街边卖水果为生。在一次城管执法中,老人暴力抗法打伤城管队员。近日,北京海淀检察院检察官当面将不起诉决定书交给陈大爷。对此,有评论认为,当硬性的暴力抗法事件与弹性的法律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尤其是具有执法权的城管和弱势的摊贩发生冲突的时候,考验的正是检察部门的“人本倾向”,是“司法智慧”。那就是,检察部门是站在城管一边还是站在摊贩一边?这将对案件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而海淀检察院最终给了我们一个交待:那就是他们是站在弱势的摊贩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