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9版:科技新闻

农产品更安全了

我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初见成效

  本报讯(见习记者 陆 颖)记者近日从全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我省性诱剂及诱捕器等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害虫综合治理中已初见成效,农产品将更安全了。
  性诱剂即性信息素,是生物个体性成熟时释放,用于引诱异性并完成交配行为的化合物。比如,斜纹夜蛾的雌成虫,在性成熟时释放特异的气味引诱雄成虫以完成交配。早在1999年,我省就开展利用性诱剂监测害虫发生动态、不同性诱剂品种的引进、筛选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引进、改良与研制专用诱捕器,进行田间害虫防治探索性试验。8年来,已在70万亩农田中得到应用,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
  海通上虞农场总面积5238亩,主要种植甘蓝、西兰花、大豆、小松菜等出口蔬菜。2003年,农场开始安装、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以50亩一盏的标准,共安装了80盏,有效地控制了夜蛾类害虫的发生。农场还引进使用性诱剂防控技术,将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性诱剂产品,用于2200亩的基地建设中,一年内基本消除了田间斜纹夜蛾和小菜蛾危害。
  性诱剂技术属于高端生物技术,它的成本是否比农药高呢?“通过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化学农药使用量每亩每年减少2-3次,用量减少20%以上,防治费用减少达15%,危害损失基本控制在5%以下,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农产品质量也达到进口国的要求。”该农场场长沈理达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