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

百万农民更加“耳聪目明”

  本报讯 (记者 袁卫)在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信息服务点毛顺福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着一串串数字:广东省中山市许新平订购绿壳蛋鸡苗5000羽;福建省厦门市刘全海订购绿壳蛋鸡苗1万羽;开化县朱友敢订购白耳黄鸡3000羽……毛顺福开心地说,是村里的信息服务点,通过“农民信箱”,帮农民织起农产品销售网络。信息服务点今年仅为村种养产业化协会就招徕了60多万元的生意。
  在我省,像琚家岗村的农民一样利用互联网查信息、做生意早已不是新闻,特别是自2005年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以来,我省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已达147万,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足不出户,就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方针政策、市场信息、科技动态、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等等信息,一个个成了“千里眼”“顺风耳”,在发展“三农”、市场竞争中更加“耳聪目明”,更加自觉地走创业创新之路。
  为了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的联络体系,发挥农民信箱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我省今年启动了强龙兴农系统工程中的百个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项目,目标是到2008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100个能够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组织管理体系和服务功能,信息服务、管理和应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为我省农村信息服务提供示范,并辐射带动1000个农村信息服务点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至今我省已累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村信息服务点3.279万个,覆盖全省99%的村,其中74%的服务点达到了“八个有”的要求,即:有一个固定场所,有一台上网电脑,有一部固定电话,有一个兼职信息员,有一块牌子,有一批“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有一套服务制度,有一个信息发布栏。不少地方还创新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嵊州市鹿山街道农业信息服务站借助农民培训、科技下乡、党员远程教育培训等机会,对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进行培训和指导,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农民2010人,占农民信箱注册用户的80.2%。绍兴县平水农村信息服务点在乡镇建立了成教中心-各成教分校-村三级网络,并开展成校教师上门服务调研一次、送一套实用的技术资料、发送一些农产品买卖信息、帮助解决一个技术问题等内容的“四个一”活动,深受农户欢迎。
  为将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其为又好又快地发展现代农业服务,我省有关部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对信息示范点的建设和服务状况进行量化分析。据悉,我省今年将运用这套评估考核体系,评估认定首批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