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战“役”特刊·金华

平凡人演绎不平凡的战“疫”暖心事

集聚点点微光,驱散疫情阴霾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除了一线医务人员勇担使命、最美“逆行”,还有千千万万的平凡人,也在战“疫”中尽己所能,用自己的一点点微光,合力驱散疫情的阴霾。
    “最美理发师”:义务为村民理发
      不久前,金华市婺城区公安分局塔石派出所的辅警范银仙成了山村里的“红人”,就因为她义务帮村民们理发。“这段时间,我常听村里的老人提起,非常时期‘头等大事’没地方办了。之前我在家里给儿子理发,工具也有,老人们要求不高,所以借着排查的机会顺便就帮帮他们。”范银仙笑着说。
      2月10日下午,婺城区莘畈乡祝村村。“小姑娘,手艺不错啊,剪得挺好的,多谢啊!”对着镜子,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爷爷剪完,奶奶也要剪,村里其他老人一听说有“剃头师傅”上门,立马赶来了。过来一看,竟然是一位女辅警,不但理发,还免费。一下午,范银仙一口气为11位老人理了发。
      这一暖心善举让老人们很感动。“我平常都是给儿子理发,那块围布有些小。有些老人个头大,只好凑合用了。”范银仙有些不太好意思,可老人们总是告诉她,能有人帮忙理发,就已经很知足啦。
      鼠年春节至今,算上村里老人、辖区民警,她已义务理发数十次。有人找她理发,她只要有时间都乐意前往。“几天前,九峰村村干部还打来电话,希望我帮九峰村的老人也理一下发。”
      范银仙的服务对象多数都已白发苍苍。“我给他们理发,就好像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理发,有一个年近90岁的奶奶,理完发非得塞钱给我。我跟她讲,奶奶,我不开理发店,是来帮忙的。”
    许健楠 金剑科
    “最美送菜姐”:自掏腰包买菜送老人
    “姐妹们,疫情当前,需要大家帮忙收割蔬菜。有意愿加入志愿行动的,请来我家集合。”2月10日,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石下村妇联主席舒惠玲在村妇女姐妹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不一会儿,群里的姐妹便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加入此次“爱心割菜队”。
      舒惠玲表示,为了防控疫情,村里近期不允许村民随意外出。但有很多村民以种植、销售蔬菜为生,出不去意味着卖不了菜,眼下正值蔬菜上市时节,再不收菜就过时了。有村民请舒惠玲帮忙解决“卖菜难”的问题。
      舒惠玲不仅是该村妇女中的“领头人”,更是驰名乡里的致富能手,平常村里的大事小事,姐妹们都非常相信她。“一举两得,农户们的请求既解决了农户面临的‘卖菜难’问题,又缓解了社区老人出不了门的‘买菜难’问题。”舒惠玲听完村民的请求后,当即决定自掏腰包买下本地蔬菜送给社区老人。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舒惠玲带领石下村12名妇联执委到田里割菜,收购了本地农户的900多公斤蔬菜。同时,她又联系了区妇联,详细了解全区各老旧小区内居住的老人情况,按照2.5公斤一袋分开包装,分发至各位社区老人,在社区干部等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将蔬菜送至360户家庭。“我不知道疫情还将持续多久,能做的就是为抗击疫情出点力,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传递真诚互助的正能量。”惠玲笑着说。
    李映雪
    “最美康复者”:捐献血浆为感恩
      “如愿了!能用这种方式去帮助更多的患者,我很开心,这也算是对一直照顾我的医护人员的一种感谢。”2月17日下午3时15分,东阳首例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吴先生成功捐献400毫升血浆。他是金华首位捐献者,也是全省首批捐献者之一。
      吴先生今年28岁,在宁波从事IT工作,因与有武汉出差史的同事(后确诊)有过接触,回到东阳后他也被确诊,经过10天的治疗,吴先生于1月31日治愈出院。
      出院后在家休养这段期间,吴先生一直关注着疫情信息。“看到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说,像我这样的康复患者的血浆能救其他患者,我当时就心里一动。”吴先生说,2月14日,他到医院做了康复后的相关检测,结果一切正常,且符合捐献标准。
      “虽然自己从大学开始就在献血,但面对这次特殊的捐献,一开始仍有点小紧张。以前是献全血,这次是把全血抽出去后,经过机器分离提取血浆,再把剩余的血输回我的体内,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捐完后,我感觉特别好!”吴先生的言语里,透着轻松和喜悦。
      东阳市中心血库主任、东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李文新介绍,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康复后,体内会产生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可以有效杀灭和清除病毒,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血浆治疗是一种探索性的治疗方法。“因为输入的是别人的血浆,里面有过敏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目前并不建议轻症患者使用。”李文新说。
      据了解,吴先生的血浆已被送到杭州,由省卫健委统一安排使用。 董超毅
    “最美耕耘者”:防疫复工“两手抓”
      眼下仍然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也是一年春耕生产的起步期。为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浦江县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情况、开工复工要求和农业生产实际,及时做好走访调研排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种植大棚,察看春耕生产情况。
      2月11日上午,笔者在浦江眷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播种生产线上看到,该公司的工作人员戴着口罩等防护设备,有人监管生产线上的状况,有人将播种好的营养土苗盘装上推车,有条不紊操作中。
      该公司负责人戴金才告诉笔者,虽然疫情防控工作还在持续,但是播种季节不等人。当日是播种的第一天,他们在县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一边注意做好每个员工的防护措施,强调注意自身健康安全;一边做好播种和育苗生产工作,全自动的播种设备一个小时可以生产500盘(105穴/盘)。首批播种的3000盘,主要是茄子、番茄、西瓜等果蔬类秧苗。
      当日下午,该县浦南街道种粮大户张小红忙着驾驶拖拉机耕田。他说,他的粮食生产基地共有400余亩面积,他有两台拖拉机,每天只能耕20余亩,因此必须提前翻耕。这是首轮翻田,目的是将绿肥翻下去化作有机肥,早稻播种前需要翻两轮。“县农业农村局、街道里都很重视的,反复提醒我们,我们自己也很注意的,工人们出门干活必须戴口罩,勤洗手。春耕不能停,健康安全也要有保证。”他说。
      浦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高安忠表示,该局制定了防疫复工“两手抓”工作方案,制订了畜牧、蔬菜、种子、农机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复工办理程序,引导广大农民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科学有序复工生产,带动农民增收。
    叶梦婷 陈有林
    “最美新永康人”:解除隔离后捐款2万元
    “你好,我想捐赠一笔钱,感谢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的关心,同时为防疫出一份力。”2月10日一早,刚解除隔离的湖北人李光文走进永康城西新区管委会,捐赠2万元作为防疫资金。
      李光文的老家在湖北恩施,在永康经营一家物流仓储公司,一家四口已定居永康多年,算是一名新永康人。大年三十那天,他开车把在湖北读大学的儿子接回永康过年。“没想到疫情来得太快,回到永康后,我便第一时间把自己和一起回来的人员具体信息上报给辖区网格员,并主动进行自我隔离,直到2月9日解除。”
      隔离期间不能外出,李光文一家事先没有做充足准备,城西新区花川片副片长朱雄艇主动帮助李光文采购物资,为他购买温度计、消毒液、食物和生活用品。隔离结束后,李光文表示,虽然不方便,但工作人员很有爱、很贴心。“我从新闻里看到,在湖北最困难的时候,浙江派出多批医疗队,捐赠了很多急需物资,我非常感动。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我是湖北人而另眼相待,反而给我送来生活用品,关心我的生活起居,让我切身感受到作为新永康人的温暖,所以我想为金华防疫尽自己的一份力。”李光文表示。
    王龙玉
    “最美带货人”:“网上农博”联万家
    “昨天晚上在‘网上农博’平台看到,有来自武义县的高山菌菇蔬菜套餐,5斤只要72元,我就试着下了单,不想今天中午就送到了小区门口。”2月14日,家住杭州市滨江区东方郡的钱女士打开快递包装,取出一盒透着清香的猴头菇,一脸惊喜。“武义已有56种优质农产品搭上‘网上农博’这趟绿色直通车,每天交易超过1000单。”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跃伟说,这条网络通道开通不到半个月,武义已有不少家庭农场和蔬菜、畜禽、粮油种养大户上线“摆摊”。
      春节后,受疫情影响,城市居民买不到称心果蔬、菜农卖不动菜的“两头难”困扰城乡。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部门立即牵线搭桥,整合县域内的“益农优+”和“武阳春雨”微商城等网络直销平台,打造“线上菜篮子”。该县供销社电商负责人金茹娟说:“基地直送+线上选购+快递专送”通畅后,该县新宅镇每天有几千公斤香菇送到城里,再由几十个小区的“线下小区长”派送到家家户户。
      武义是疫情低风险区,如何让优质农产品送达杭州、上海等城市市民餐桌?武义县看中了去年上线的“网上农博”。“网上农博”是浙江省农博会的网络展销延伸。该县利用其在258个行政村建立的450家益农信息社,组建了由500多名菜农、果农等组成的益农信息员,他们成了“网上农博”主力军,已能在“网络直播”里完成场景化再现。
      “三港油豆腐组合98元6斤,现摘奶油草莓20元1斤……看准快下手,马上送到家门口。”武义县益农直播间里,畲族姑娘蓝丽群变成“带货主播”,卖力吆喝当地农产品。从2月7日开始,该县组织的卖农产品的“带货主播”很快成了“网红”。她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不间断地直播展示本地高山蔬菜、土鸡蛋等农产品。 朱跃军 陶峰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