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近段时间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抓好农业生产,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技术部门发布了系列技术指导意见,力促各地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有序推进春备耕,做到疫情防控、农事生产“两不误”,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和春粮生产。
种子种苗:重点保障春播作物需要
种子种苗的有效供应是确保春耕备耕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省种子管理总站提出若干措施。
组织专人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开展种子生产和市场供需调查,摸清当地生产和供需情况;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制定供种保春耕应急预案,确保春耕播种工作不受阻。
加强信息沟通,组织做好余缺调剂。重点保障速生类蔬菜、早稻、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等春播作物种子有效供应。积极协调种子种苗调运,确保种子(苗)能够顺利进村到户。
结合当地疫情和农作物播种季节,组织指导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和经营主体有序复工复产。督促企业严把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质量关,保障用种质量安全。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防止哄抬种价、扰乱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趁疫情暴发之际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
充分发挥当地农业部门技术力量,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强化对种子(苗)生产基地在线技术服务。疫情防控任务不重的地区,要协调有关部门在确认身份、目的和个人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允许技术人员在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深入制种基地指导工作。
粮油生产:重点加强集中育秧管理
省农技推广中心提出,各地要动员身体健康的农民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适时开展春粮、油菜田间管理。可采取分区包片下田作业的方式,避免人员接触。
针对我省春季降雨多的情况,要及时清理田内“三沟”、田外排水渠,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发生。结合清沟,沟泥可均匀堆放植株根部,保温压草,增强根系活力。
开春后春粮、油菜生长速度加快,对肥料需求旺盛,要及时追施小麦拔节肥、油菜苔肥。组织做好种薯的调运工作,指导农户及时播种春马铃薯。
做好水稻集中育秧防护管理。尽快调查摸清今年当地水稻集中育秧基地数量与规模、雇工数量与来源等情况。育秧基地提前做好消毒工作,育秧期间做好雇工健康情况登记。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每天进出一律测量体温。鼓励育秧所需农资集中统一采购,减少人员进出。
加强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制定防“倒春寒”预案,做到防灾预案早制定、应对措施早落实。
蔬菜生产:抢播速生叶菜补充市场
“暖冬”造成越冬蔬菜采收期普遍提前,蔬菜市场供应的“春淡”相应提前。为保障我省蔬菜正常供应,省农技推广中心建议各地合理利用大棚设施和空闲土地,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抢播一批速生叶菜,增加速生叶菜产量。
要把握播种时期与叶菜品种。2月下旬至3月下旬大棚播种的,小白菜可选“早熟5号”等,小青菜可选“上海青”等,菜心可选“60天油青”等,青菜可选“春冠”等耐抽薹品种。生菜、油麦菜、落葵(木耳菜)、蕹菜(空心菜)、苋菜、茼蒿等,可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大棚播种。生菜宜选择“意大利生菜”等散叶生菜,油麦菜选用“四季油麦菜”,大棚栽培落葵(木耳菜)选用青梗大叶种,直播的蕹菜(空心菜)可选择柳叶空心菜、竹叶空心菜,以利增加密度提高前期产量。苋菜可根据消费习惯选择红苋菜、一点红苋菜、青苋菜、白苋菜等。
当前应急情况下,建议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小白菜、小青菜、菜心采用直播方式,利用大棚设施进行保温栽培。青菜、生菜、油麦菜采用大棚育苗移栽,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苋菜、空心菜、木耳菜采用直播(撒播或条播)方式,空心菜、木耳菜也可利用大棚设施育苗。
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注重保温防寒,及时间苗,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分批采收。
茶叶生产:提倡智能加工线上销售
我省春茶一般2月初从温州、丽水开采,目前浙南茶区部分茶园已达开采标准。各地、各经营主体要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加强茶园巡查,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引导春茶安全开采。
根据当前疫情状况,浙南、浙中茶区应暂缓使用催芽肥,适度延缓采摘适期。浙北茶区可根据疫情变化,相应暂缓或减少使用催芽肥。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寒潮预警,做好灾前抢收、烟熏或喷雾等防御措施和灾后恢复准备工作。
及时做好茶厂开工准备,组织做好劳务人员对接和防护培训。根据疫情动态和地方防疫要求,结合茶叶生产劳力需求预估,做好采茶工和加工操作人员的组织落实工作。重点挖掘本地因疫情未外出打工、身体健康的劳动力临时从事采茶和茶叶加工等工作。与往年采茶工输入地经纪人保持联系,加强信息沟通,以便疫情过后及时解决采茶用工紧缺问题。掌握上岗人员健康状态,做好上岗前安全防护培训,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在疫情未解除、当地防控规定允许情况下,提倡采取茶园分区块错开采摘和上山分散称量收集鲜叶。引导组建机采服务和代加工服务中介组织,提高茶叶机采比重。茶叶加工要规范操作程序,尽量使用自动化智能加工设备和加工流水线作业,减少茶厂用工数量。视原料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茶类结构,错开茶类加工时段。
创新茶叶产销对接方式。建议采取加工企业与农户对接、订单收青或委托加工等方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组织探索与销区茶商对接联销模式,指导广大茶农茶企使用线上交易和现代物流手段,有条件的可开展网上春茶节等活动。
水产养殖:分类做好早春生产管理
受疫情影响,我省水产养殖生产面临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建议养殖业主要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和产业动态,加强科学养殖管理,维持正常生产秩序。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用工制度,严格执行水产养殖场封闭式管理,场区内尽量做到分区管理、人员分开操作,生活相对隔离,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
分类施策,认真做好早春生产管理。对已达到上市规格的存塘水产品,尽可能及早起捕上市。对一时未能出售的水产品,重点加强水质管理,预防缺氧泛塘、病害发生和“倒春寒”影响,确保生产安全。
根据疫情形势,重点做好全年生产计划调整、放养前准备和苗种放养管理等工作。如因疫情管控影响放苗,可适当延后放苗时间。非本场自繁苗种,可先行电话联系,待疫情过后交通、物流恢复正常再引种。水产技术人员应主动对接养殖户,分类提供应对疫情的对策建议和技术服务。
拓宽渠道,尽快出售压塘水产品。运用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和民生物资疫情防控车辆专用通行证政策,探索与邮政部门、快递公司等建立“基地直捕+邮政配送+市民餐桌”等配送模式,增加销售数量,满足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