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疫情就是命令,职责就是使命。连日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我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领导、主动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应,为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系统总动员,迅速部署强统筹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紧盯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领域,强化统筹,迅速部署,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扎扎实实抓好疫情防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等工作。
第一时间研究部署。1月21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会议精神,成立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之后几次发文,对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2月5日,下发《致全省农业经营主体的倡议书》,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自身深入联系农民群众的优势,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推动广大农民群众群防群控。积极推广“义乌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标准20条”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经验。
迅速开展督导检查。1月22日,省农业农村厅派出工作组分赴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1月30日,又组织工作组赴金华暗访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1月27日、30日、31日,厅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带队奔赴温州、丽水等地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工作,协调解决饲料调运受阻、家禽屠宰难、农产品运输难等实际问题。
全力保障“菜篮子”供应。1月30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当前蔬菜等应时农产品生产,保证市场正常供应。还派出3个专家组,奔赴省内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指导;分批下拨2万公斤蔬菜种子,要求各地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保障蔬菜后续生产。2月3日,下发关于当前蔬菜生产管理技术的意见,为各地做好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督促各地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为“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创造必要的便利条件。
省市县联动,千方百计抓生产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聚焦生产保供,聚力农村防控,积极主动作为,密切协同配合,千方百计组织好蔬菜、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保供给15项措施,涉及“菜篮子”产品生产、农产品市场预警和价格等方面。督促山塘水库养殖的水产品有序起捕供应,工厂化养殖企业尽快恢复生产适宜养殖品种。稳妥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渔船恢复捕捞生产。
在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仅1月30日一天,就组织31个指导组120名专家赴各蔬菜生产基地,针对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生产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菜农提高科学种植水平,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余杭,1月30日以来,该区农业农村局发动8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分5个组帮助全区5大种植业生产基地抢收蔬菜,解决春节期间蔬菜抢收难等问题。
除了抓好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近些天,我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还积极主动担当,协助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大家都参与,齐心协力加油干
“心里的话,我想要跟你说下,面对谣言谎话,绝不要轻易转发。过年不再串门,乖乖地待在家。做好防护关卡,你知道吗?……”这个春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自创的防疫版“野狼disco”,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当地朋友圈、微信群迅速“走红”,有效提高了当地乡村居民的防控意识。
连日来,为有效防控疫情扩散,我省各地农村干部群众动了不少脑筋。直白的“土味”大喇叭、流动乡音广播车、“刺眼”醒目的大横幅等一大波村民们听得懂、听得进、易接受的“硬核”操作,不但向家家户户科普了防疫知识,也不断推动着村民自觉做好防控措施,为农村织密疫情“防控网”。
一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迅速行动起来,在捐款捐物的同时,抓紧抓好渔农业生产,全力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
在杭州水良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这几天,工人们戴着口罩起早贪黑抢收蔬菜。“目前,合作社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200多亩,留地蔬菜面积约1500多亩,主要有青菜、西芹、甘兰、大葱、萝卜、花菜、莴笋等。合作社每天蔬菜出货大概有40-50吨,主要供应杭州的联华超市。”合作社负责人钟水良告诉记者。
“这些天,工人的工资涨幅很大。如果订单充足、人工充足,合作社每天最多可供应蔬菜100多吨。”钟水良表示,近几日他一直在一线奔波忙碌,希望给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钟水良一样,这个春节,湖州市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杰也很忙碌。“这个春节公司不少员工放弃与家人团聚,坚持在基地一线。”沈杰告诉记者,“目前,庆渔堂数字生态渔仓基地正紧张有序地运转,每天可提供上万斤鲈鱼、青鱼等鱼类产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