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欢喜过大年·提醒

远离“节日病” 健康过新年

  今年的春节,比以往来得早一些。在这个吉祥、快乐的日子里,阖家团聚成为人们翘首期盼的大喜事。然而,每到此时,一些“不速之客”也会前来凑热闹,以致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对此,每个人都要念好“健康经”,远离“节日病”,养护好自己的身心,真正过一个快乐的新春佳节。
老年人“四大注意”
  勿过饱 春节琳琅满目的食品常诱得人胃口大开,但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过食多弊,以少食一口为佳,并少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糖尿病患者必须认真计算食物热量与含糖量,避免血糖升高。
  慎防劳 节日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要有所选择,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勿打乱正常作息。歌舞活动应适可而止,影视切莫看通宵。远足亦须掌握分寸,注意适当调节。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务必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参加紧张、剧烈的活动,以免发生中风、心肌梗塞等意外。
  莫断药 新春诸事交错,进出频繁,生活少规律,时间观念淡于往日。疾病患者千万注意,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依时治疗,不要因节日而影响对疾病的各种治疗,保持疾病康复的连续性,以防病情反复。
  切避寒 新春气温仍低,无论居家还是外出,均应注意保暖。衣服切勿见热就脱,在外旅游备好防寒服,并注意避开风寒处,以免伤风感冒。
中青年“两大纪律”
少饮酒 新春佳节,阖家团聚,难免觥筹交错。然而,切勿无所顾忌,喝得酩酊大醉,乃至发生急性酒精中毒。酒精属微毒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易损害肝脏,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饮酒须节制,劝君莫贪杯。
  管住口 节日中,食源不断,饭局频繁,令人“口”不暇接。在大饱口福的时候,容易病从口入,诱发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等,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因而,务必“口下留情”,做到不暴饮暴食,莫过食油腻之物,食温要适中,饮食须定时、讲卫生。
少年儿童做好“三防”
  防异物 过年走亲访友,场面热闹,大人容易疏于管护孩子,稍有不慎,孩子有可能将入口之物吞或卡在咽、气管、食道等部位,比如鱼刺、肉骨、果核、果仁、果壳、豆类及一些小的生活物品等,严重的可致呛咳、气急、反呕、管道穿孔,甚至发生窒息。因此,孩子进食时切忌说笑、追逐打闹。家长要看护好孩子,勿食不该入口的东西。
  防爆竹 春节孩子们常以燃放烟花爆竹相庆,但不小心会造成人身伤害,最主要的是手部伤和眼部伤。所以,孩子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格外小心,远离燃放物,做好防护。
  防疫病 冬春之交,冷暖交替,多风多寒,气候反复无常,为流感、痄腮、流脑、风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可乘之机,特别是近期武汉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孩子和家长需特别警惕。要注意勤洗手,勤换衣,不用手乱摸眼睛和鼻子;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和空气清新;勤晒被褥,多接受“日光浴”;少到人流密集或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或减少感染机会。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请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需要提醒的是,春节假期要劳逸结合,“发泄式”“过度式”“随性式”休假均不可取。专家表示,若平时没有彻底休闲娱乐的时间,放假后休闲娱乐的时间又过长,回归工作后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引起节后疲惫。所以,假期不妨列个简单的计划,做到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节制娱乐。
宁蔚夏
■延伸阅读
春节给长辈带什么礼物好
  春节拜年,免不了要给长辈赠送礼品。根据老人常见的3种体质,专家给出如下小建议:
  脾肾气虚型是老人常见的一种体质,这类老人通常胃口不好、肚子胀、夜尿多,而且容易疲乏,这时可选择以补气为主的中药礼品,譬如人参、黄芪等。
  肝肾阴虚型也是老人常见的体质,对这类老人,补肝肾的中药礼品是不错的选择,譬如燕窝、西洋参、枸杞子、桑椹子等。
  血瘀型的老人容易头晕、胸闷,如果已经诊断为冠心病或曾经出现过脑血管意外,建议送一些以活血祛瘀为主的中药礼品,譬如三七、丹参等。
严慧芳 宋莉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