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杰婧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春节临近,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上杨村的养殖户们忙着捕捞第二批“南太湖2号”罗氏沼虾。近年来,当地养殖户通过养殖“南太湖2号”,不仅收入大增,而且规模不断扩大,下渚湖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良种生产基地。
罗氏沼虾是长三角地区养殖的主要淡水虾类品种之一,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罗氏沼虾自1976年从日本引进国内,由于不科学留种、养殖方式粗放等因素影响,出现了种质衰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2002年起,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历经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生长快、养殖成活率高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这是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的罗氏沼虾良种,已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据了解,“南太湖2号”选育苗种出大棚的成活率可达60%至80%,比普通商品苗种提高10%以上;首批起捕销售时间提早5至7天;平均亩产400至450千克;每亩经济效益在3000元以上。2017年,“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获浙江省十大优秀科技成果奖。“南太湖2号”的选育成功,为我省水产种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近年来,我省坚持创新理念,大力发展水产种业,着力打造水产种业“硅谷”。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率先运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构建出目前世界上选育世代最长的罗氏沼虾核心家系,开创国内规模化、体系化罗氏沼虾育种先河。该所还成功研发SPF良种培育技术,有效解决育苗和养殖中的疫病频发问题,并打破国际种业巨头垄断,占据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种虾市场份额。
为加快水产良种推广,我省在南太湖建设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种子种苗基地。目前,已在湖州吴兴区、开发区等地建立1个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和4个保种及繁育基地,建成集保种、育种、繁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全套设施,为长期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设施支撑。先后培育水产育苗企业65家,水产种业年产值达3.6亿元,水产养殖苗种外销率近90%,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我省率先探索水产种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技术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建立全新的成果转化模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将罗氏沼虾新品种创制及SPF苗种繁育技术,以2500万元作价入股浙江省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并通过金融资本的介入,重点解决种业研发过程中保种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加快构建种质基因库,突破关键育种技术,进一步扩大种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协同企业一同构建涵盖全产业区块的良性产业生态圈。截至目前,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省重大育种专项为载体,联合省内科研院所与高校,成功建立水产9大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育成水产新品系6个,其中2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水产良审委的现场审定。
与此同时,我省还着力构建水产良种繁育推一体化模式,近5年来,我省罗氏沼虾种业产业技术联盟的育苗质量良好,形成了种质繁育、标准养殖、病害防疫三合一的养殖体系。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与全国10家育苗企业建立紧密的技术转移转化关系,去年签订技术合同312份,合同总金额达4902万元,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技术转变。
图为养殖户正在捕捞南美白对虾。胡杰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