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月如歌又一年,之江大地展新颜。辞旧迎新之际,正是总结谋划之时。盘点一年劳作,笑看收获满满;展望一年愿景,自有成竹在胸。为迎接2020年,本报随机采访了20位“三农”人,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新年微心愿”,今日刊出第一组。
建德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运
我想水稻亩产再增100斤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吃上好稻米。”作为“粮二代”,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运三句不离本行。10年前,20岁的姑娘王运回到家乡,开始和父亲一起经营100多亩田地,如今种粮面积已发展到2000余亩。“家大业大”,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对于我来说,农村是一个‘新概念’的大课堂,农业是一门大学问,要学的东西还很多。”王运说。
近年来,王运致力“农机换人”,引进“智慧农业”,实现了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这两年,我们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将稻田资源变为旅游资源,有效提升公司品牌和农产品价值。”王运告诉记者,稻田变景点,不仅能让城里人看到纯正的田野风光,也能提高种植的整体效益。
2019年,王运的稻田通过水稻-油菜和水稻-小麦轮作,年产值达到650多万元,但王运心中最在乎的还是她的粮食梦。“2019年我们水稻的平均亩产是1350斤,2020年我们要继续提升种粮技术,争取亩产增加100斤。”王运对自己的新年心愿充满了信心。
瑞安中鑫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福强
我想购买一套猪粪发酵设备
“保暖,是冬天养猪场的重头戏。”瑞安市中鑫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福强告诉记者,近期天气越来越冷,让“二师兄”们温暖过冬是他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刚出生的小猪崽,御寒能力非常弱,要时刻关注,悉心呵护。”
程福强的养殖场位于瑞安市曹村镇曹北村,设计生猪存栏量2750头,实行自繁自养,主要生产内三元商品猪。“内三元商品猪饲养周期长,至少得养10个月,达到150多公斤才开始出栏,但它的肉质好、卖价高。”说起2019年的大丰收,程福强喜笑颜开:养殖场能繁母猪存栏120头,出生仔猪2673头,出栏商品猪2228头,效益非常好。
“现在政府鼓励畜牧业规模化高质量绿色发展,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2020年,我准备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计划增加后备母猪50头,年出栏增加1000头左右。”程福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他已经早早做起了打算。“我想购买一套猪粪发酵设备,生态处理猪粪。”他说,一台与他的猪场规模相配套的发酵设备大概要60万元左右,如果能有政策补贴就再好不过了。
海盐逍恬生态农场负责人胡喜枫
我想办365场“枫味”家宴
“我们根据季节调整供应蔬菜,现在农场里种的主要是白菜、萝卜、大蒜等时令菜。”记者联系上海盐逍恬生态农场负责人胡喜枫时,他正忙着按配送单给客户发货。
胡喜枫告诉记者,这些配送的蔬菜,都是包年客户的订单。根据需求,每隔3天或一周送一次货。随着新年到来,供货量显著增加,他是累并快乐着。
除了忙农场的订单,小胡还在准备即将推向市场的家宴。原来,为了提升农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效益,近段时间来,他和“小伙伴”们整合各自的优质农产品,将以家宴的形式推向市场。
“我们初步定价是1500—2000元一桌,预计18道菜品,大概可供12人食用。”胡喜枫说,因为他们的家宴产品原材料优质,价格适中,所以逍恬12道“枫味”家宴刚一试推,就受到了当地很多饭店的青睐。
市场的热烈反应,让胡喜枫对自己的家宴产品推广充满了信心:“中国人逢年过节讲究团团圆圆,我们非常看好家宴市场的未来,先订个小目标,希望新一年里能举办365场逍恬12道‘枫味’家宴。”胡喜枫说,除了重要节假日,他们还会举行更多的线下活动,既增加农场的客户黏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家宴产品。 (下转第2版)
德清腾跃家庭农场场主姚胜
我想买一台鳖蛋孵化设备
佳节来临,正是甲鱼大量上市时节。德清腾跃家庭农场场主姚胜,每天忙着抓鳖送货,天气虽冷,但看着红火的生意,姚胜的心里是暖洋洋的,“最近几天基本每天营业额在10万元左右。”
在姚胜看来,自家甲鱼卖得好,主要是因为品质好。“我们50亩鳖塘都是外塘仿野生养殖,虽然周期较长,但客户很认可,效益也不错。”甲鱼孵化后直接放入外塘,到养成可出售的成鳖要3年左右。加上喂的是小鱼小虾为主,市场价能卖到160元/公斤。2019年的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
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姚胜已在做着新一年的打算。“我想买一台鳖蛋孵化设备。”他告诉记者,往年农场里的鳖蛋都是自然孵化,需要40多天,不但孵化周期长,还要不时去查看,非常耗精力。
“自动孵化设备通过恒温控制,能将孵化周期缩短到26天左右,省时省力。”姚胜说,他已看好了一台价格1万元左右的孵化设备,每次能孵化3万枚鳖蛋,3个批次就能完成农场一年的孵化量。“通过孵化环节的升级,可使农场的生产更便捷、更安全。”姚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