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浙江畜牧兽医

浙江畜牧“新农人”风采录

  编者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彰显,畜牧业绿色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我省畜牧业领域,就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他们充满激情,创业创新,为我省畜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经各市畜牧兽医机构推荐,本报分两期选登部分优秀畜牧“新农人”事迹。
唐平冬:“跑步鸡”承载全村的希望
  今年省农博会新农都会展中心4号馆数字乡村综合展示区,一只模型鸡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而是一只‘跑步鸡’。”展台前,身着红色卫衣的“90后”农创客唐平冬介绍说,“你们看,每只鸡的脚上都戴有一个脚环。”
  笔者凑近观察,只见鸡的脚环上印着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便得到这只鸡的“身份信息”——养殖户、养殖周期、养殖地点等信息一目了然。
  用时下流行的俏皮话说,唐平冬是“全村的希望”。他是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人,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是“鸡司令”。
  看父母、乡亲们养鸡,这是童年的唐平冬最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大学毕业后,他的创业路也从这里起步。
  2016年12月,“我的鸡笼”项目开始孵化,采用“公司+基地+实体店+互联网”的经营模式。项目进展顺利,一年时间,就拥有了超过10万名会员、年销售土鸡蛋1000万枚。“2017年,我们启动了跑步鸡项目。”唐平冬说,基于区块链+物联网,公司自主研发的跑步鸡智能溯源脚环,不仅可追溯鸡苗养殖的成长数据,包括疫苗接种、奔跑步数、农场定位、养殖户等,还能追溯环境数据,比如温度、湿度、负氧离子含量等。一只鸡一个脚环,一个脚环一个数据链条,数据实时同步、不可篡改。
  “农户的鸡养到两三个月的时候,我们给鸡戴上脚环,跑满100万步才出售。这就意味着,一只鸡要养满7至8个月。”今年9月,首批“跑步鸡”正式上线销售。截至目前,销量已超过10万只。
  唐平冬为当地农户免费提供鸡苗和脚环,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定向定点扶贫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5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夏晓辉:“兽医之家”很光荣
  这个家庭,与“兽医”二字有着不解之缘,家里有3名兽医:父亲是一名乡镇畜牧师、儿子在永嘉县畜牧兽医局工作,儿媳则是温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技术员。于是,人们笑称这一家为“兽医之家”。
  父亲夏齐培1975年参军,在团卫生队任职军马卫生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0多年的兽医生涯。多年来,父亲数十载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也影响着儿子夏晓辉。
  夏晓辉大学考入了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习,随后攻读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被永嘉县畜牧兽医局作为人才引进,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多年来,他几乎踏遍全县所有的养殖场点,采集、监测各类动物疫病样品1.2万余份,并坚持深入一线开展重大人畜共患疫病监测调查,全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并荣获全国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温州市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发表专业论文15篇,建成温州市首个计量认证县级兽医实验室。他多次深入山区,累计授课500余人次,自编印发讲义材料300多份,充分展现了一名畜牧人的担当。
  夏晓辉的妻子赵妍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临床兽医系,在温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她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除了完成检测任务外,还深入多个场点进行现场采样和疫情调查,全力确保项检测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尤其是她在怀孕期间正值中心实验室扩项认证,她坚持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助力单位一举通过了认证。她先后荣获温州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温州市畜牧兽医局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楼文妤:“海归”牧二代有新梦想
  1982年出生的楼文妤,2016年加入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正式接过父亲楼建华的指挥棒。
  楼文妤以万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建设为核心,积极拓展高附加值宠物龟特种养殖新业态,成立“诸暨弟兄酷宠养殖有限公司”,致力于爬行类特种生物的繁育和保护,拉长并丰富企业产业链;努力探索实践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开发“弟兄农庄”微商平台和网上直播平台,持续优化销售订单管理系统,有效开拓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公司农产品加工配送服务中心销售取得翻两番;同时,坚持实行“猪-沼-作物”生态循环技术模式,经营发展设施化无公害果蔬基地和水稻生产基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者一百余人就业创业,竭力打造农业产业链和生态园区共生体系,真正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成功推出集美丽、生态、效益于一身的“弟兄农庄”金名片。
  在她的带领下,企业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科普基地、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首批美丽生态牧场、浙江省美丽田园”等荣誉称号。个人分别荣获诸暨市第二届最美枫桥系列人物(最美建设者)、绍兴市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杨维军:竹林里养出“金凤凰”
  今年45 岁的杨维军,是安吉福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吉县禽业协会会长。他先后获得湖州市十佳职业农民、湖州市科普带头人、湖州市农民专家等称号,他所创建和管理的农业开发公司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现代农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浙江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浙江省美丽牧场等称号,产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浙江名牌产品、湖州市农产品质量奖等荣誉。
  杨维军从刚开始养鸡跌跌撞撞的初学者,到现在的行业引领者,将普通的竹林土鸡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凤凰”,每只竹林鸡销售价格达到198 元。他着力在产品研发和销售上创新发展,把安吉一只普通的土鸡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作为禽业协会会长,他带领协会成员组团营销、学习,共同发展安吉家禽产业,分享经营成果。
  作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农民致富的引领人,杨维军带领县禽业协会会员,不断探索、创新,今年以来,完成了“安吉竹林鸡养殖县级标准”的制定工作,已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完善了家禽养殖常规记录和突发性情况登记规范,为推动当地家禽养殖业整体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邱凯:“甜蜜事业”带头人
  今年31岁的邱凯,大学毕业后回到长兴县林城镇畎桥村养蜂,当地村民叫他“小蜜蜂”。如今,他已是当地有名的“蜂状元”。
  2015年,邱凯从父亲手中接任长兴蜂府养蜂专业合作社新一任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他提出,合作社要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并给社员订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高质量谋求合作社持久的发展。
  通过技术改良,合作社的一盒蜂巢蜜卖到298元。2018年初,邱凯推出一对一养蜂精准扶贫模式,直接带动周边113户低收入家庭“甜蜜”致富。
  2018年12月12日,他成立湖州蜂状元中医医院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健康蜂旅示范基地,成为我省首家特色蜂疗馆,将创意和体验转化为游客吸引点,促进蜂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吴晓东:养殖路上勇敢追梦
  1996年出生的吴晓东,2014年在海盐县望海街道双桥村承包了10亩地,搭建兔舍饲养长毛兔。为了学习养殖经验,他只身一人前往山东拜师学艺。他从24只长毛兔开始,逐渐扩大到200只的规模,后常年存栏500只左右。
  近几年,因长毛兔行业不景气,父母反对他继续从事养殖。但是吴晓东坚守初心,他早晨早早起床,给兔子喂好饲草,白天去工厂打工,用打工的钱来支撑他的“养兔事业”。
  2018年,他开始饲养三黄鸡,虽然过程曲折,但也赚到了第一桶金。目前饲养三黄鸡1000羽,鹅200羽,全部采用“家禽-粪便-果树”的资源循环模式。因其家禽饲养周期长达8—9个月,肉质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各大饭店喜爱,供不应求。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与学习,共计出售1650只家禽,产值达22万元。谈到后期规划,他信心十足,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