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一套养鱼经,卖了100万

这条鱼,何以游向15省湖泊?

  •   淳安县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光喜近来有点忙碌。上午接待黑龙江龙凤湖的考察团,下午就马不停蹄赶到安徽省淮南市,与淮南高塘湖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这是继与江西阳明湖、湖北富水湖、新疆赛里木湖等全方位合作后,千岛湖今年“正式联姻”的第6个湖泊,合作的内容只有一个:更好地养好鱼。
      过去一年,这条从千岛湖573平方公里碧水里游出的“鱼”,已衍生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千岛湖模式”,帮助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水库湖泊走上绿色发展新路子。目前,千岛湖已与15个省的20多个湖泊建立了联系合作。
    理念升华保护鱼就是保护水
      初冬的千岛湖分外冷艳,不过东南湖区的一个角落却很是热闹。随着一阵“嘿唑、嘿唑……”的号子声,20多位千岛湖捕捞队队员收拢一张百余米长的渔网,成群的鲢鳙鱼受到惊吓,争相跳出水面,围观的游客不时掏出手机抓拍,队长叶志清清了清嗓门喊着:“大家再加把劲,这一网少说有5万公斤!”
      一网打5万公斤鱼,从业33年的叶志清深感不易。他清晰记得,20年前一网最多能打2.5万公斤,1998年还出现过断崖式下滑:“当时全年只打到35万公斤鱼,而上一年还是150多万公斤。”除了鱼变少了,叶志清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千岛湖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藻类。
      经过淳安环保部门检测,确认这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千岛湖连续两年季节性‘水华’,导致很多人跑到环保局投诉。”时任环保局局长的陈庆苏专门带队去武汉东湖和昆明滇池考察。“我们猜测吃藻类和浮游生物的鲢鳙鱼变少,是导致‘水华’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个猜测得到了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证实。
      1999年8月,千岛湖发展集团在暴发蓝藻的湖区进行了一场围湖禁捕的试验。3年后,自由生长的鲢鳙鱼不负众望,所围区域的水质指标得到改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含量逐年降低。“鲢鳙鱼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它每增重1公斤,大约需消耗40公斤藻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其根说。
      突破口终于找到了。同一年,淳安县召开保护水资源千人大会,出台《千岛湖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保护渔业资源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出现。更重要的是,经历两次“水华”事件,“保护鱼就是保护水”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淳安向全国市场提供的鲢鳙鱼数量,从2000年的220吨稳步增至2019年的4000多吨。
    产业升值综合效益“跃龙门”
      鱼的数量增加了,但怎样让这条鱼能够在效益上“跃龙门”?让百姓从一湖秀水中受益,成为淳安发力的新方向。“小时候,千岛湖鱼头是喂猪的,走亲访友万万不能送。”界首乡鳌山村忆山居民宿经营户文圣梅笑着说,3年前,看到家乡打造鱼文化主题村落,她将自家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而今,一个2.5公斤重的鱼头就卖200元,每个游客不仅能吃上正宗的千岛湖鱼头,还能在体验基地感受打鱼的快乐。
      “今年营业额突破了40万元,围绕这条鱼,大有文章做!”文圣梅高兴地说。在她眼里,鳌山村变成“网红”的3A级景区,正是千岛湖鱼的品牌化,撬动了产业链的拓展。
      相比较文圣梅,千岛湖发展集团董事长汪建敏更清楚这条鱼的升值之路。十年前,汪建敏发起品牌创建工作。“第一步就是改变以前卖冻鱼的传统路径。”
      为了使捕捞不对鱼造成损伤,工人们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沉浮式活水运渔船,通过调整进排水结构,使鱼在起网后能径直游进船舱。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千岛湖鱼的附加值,汪建敏带着团队又推出一系列品牌化战略举措:注册“淳”牌商标;用“千岛湖”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向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申请活鱼有机认证……
      千岛湖鱼的价格随之翻了数番,来千岛湖吃鱼头成为一种时尚,不少鱼文化衍生品也开始出现。2006年,汪建敏与日韩等国渔业同行交流时听到“鱼拓”(用鱼进行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这个新词,“回来后,我们就创办了国内首个鱼拓社,一捕到稀罕的鱼便进行创作。”汪建敏说。
      涟漪渐起,鱼拓艺术从淳安走向国外,单幅价格低则几千元,高则数万元,并延伸到服装、书籍、文创产品等方面,相关作品被淳安多次当作礼品送给国际友好城市。为了全面展示鱼文化,2015年,千岛湖发展集团还创建“千岛湖鱼博馆”,藏有千岛湖全部114种鱼类的标本。
    探索升级“千岛湖模式”增活力
      经过20年探索完善,“千岛湖模式”渐渐清晰:以鱼为基础,淳安形成了集“养殖、管护、捕捞、烹饪、旅游、文创”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千岛湖渐渐成为国内许多大中型湖泊水库学习的对象。“师傅,为了冬天捕捞少伤鱼,我们需添置3000米长的渔网,向您咨询一下渔网规格。”晚上9时,千岛湖发展集团水科所所长王金朋的手机弹出一条消息,发来信息的,是江西省崇义县阳明湖渔业分公司副经理陈伦芳。王金朋回复:建议刺网高度在16米左右。
      王金朋说,去年7月,千岛湖发展集团和崇义县章源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出资100万元购买“千岛湖模式”整套经验。“在国内湖泊水库中,‘千岛湖模式’是超前的,它走过的路,阳明湖正在走。”陈伦芳说。
      “如何从长远角度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大家心里都没谱。”陈伦芳说,与千岛湖牵手后,渔业资源成为两大湖泊合作的首要领域,阳明湖向千岛湖派出20多人驻点学习,千岛湖发展集团也多次派出技术骨干现场教学。
      经过1年磨合,陈伦芳明显感受到阳明湖的变化。“以前1个月捕不到1万公斤,现在使用千岛湖‘拦、赶、刺、张’的捕鱼专利,半个月就能捕近5万公斤,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还学会监测环保数据,定期用增殖放流手段调节水质。”陈伦芳说,阳明湖的鱼也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过年前阳明湖将开出第一家生态鱼馆,鱼博物馆也进入筹划阶段。
      江西阳明湖的鱼卖得越来越紧俏,600公里外的湖北富水湖也因为“千岛湖模式”植入,正悄然发生变化。半年前,千岛湖发展集团通过技术入股,成立中林富水湖发展公司参与开发富水湖旅游。12月初,中林富水湖发展公司总经理仇兆勇和同事们定下富水湖的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凸显鱼元素。
      “富水湖拥有13万亩水域,我们将投入1050万元打造一个鱼趣乐园,集渔文化展示、渔业观光、渔业休闲、渔业科普等众多项目于一体。”仇兆勇说。
      从鱼种培育到渔政管理,从捕捞生产到销售烹饪,从文创开发到旅游规划……如今,“千岛湖模式”覆盖多个方面的渔业产业体系,淳安对于“千岛湖模式”的探索仍未止步。
      今年以来,淳安相继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设立“中国大水面生态净水研究中心”,针对“千岛湖模式”的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挂牌成立“中林两山学院”,为人才培养提供渠道;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千岛湖模式”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淳安提出新目标——“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千岛湖”将在全国遍地开花。
    刘健 方俊勇 陈航
    巨网捕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