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庭院深深,古树葱葱。5日,记者在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采访时看到,这个已有近千年制陶史的江南古村规划有度,村巷横平竖直,古建筑群点缀其间,以陶为名的微景观随处可见,历史与现实交汇,风韵美得恍如梦境。
“我们村前几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今年我们着重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系统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对主要路段、重点区域的绿化改造,增加更多微景观,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同时,还完成了村居家养老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村支书陈跃俊告诉记者。
缸窑村曾经以制陶出名。近年来,该村高起点做好古村保护利用发展的“顶层设计”,并持续遵循实施,陆续完成古宅修缮、村庄景观式改造,着力发展果园采摘等农旅项目,先后获得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如今在义乌,像缸窑村这样依托规划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乡村越来越多。作为我省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的首批先行创建单位,义乌市强化顶层设计,高质量打造“中国众创乡村”,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到目前,已形成从市域层面的美丽乡村总规、新社区集聚规划等,到村庄层面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美丽乡村精品村规划等的多层次规划体系,乡村振兴有“规”可依、成效明显。
义乌市的实践,可以说是这一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我们突出规划引领。2018年以来,浙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农业农村领域深化“八八战略”的重大任务,先后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年行动计划和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为全省系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路径。至今,省级层面已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工作、政策和评价“四大体系”,推动形成了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乡村振兴之路更加明晰诱人。
这一年,我们推进先行先试。今年4月,我省遴选出杭州等6个市、义乌等31个县(市、区),作为首批乡村振兴先行创建单位,力争为全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半年多来,入选先行创建的市县,珍惜机遇锐意创新,快马加鞭振兴乡村。衢州市以“产、村、人、文”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做好党建、农房、集聚、资源、改革、产业、治理7篇文章;湖州市以实施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幸福乡村、乐活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嘉兴市制订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实施产业提质、乡村靓化、新风引领、村域善治、农民增收和农村改革“五大行动”,着力推进兴旺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富裕乡村、活力乡村建设走在前列……
这一年,我们汇聚各方力量。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科技、资金、人才等多方要素的保障支撑。不久前,浙江印发《关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意见》,在全省进一步建立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长效机制,更好推动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激发乡村高质量发展活力。各地通过精准有力的政策供给,畅通智力、技术、资金下乡通道,为乡村振兴强根筑基、保驾护航。舟山市成功举办首次乡村振兴产业招商大会,现场签约20个项目,总投资超42亿元。海盐县启动“一体双为”工程,建立一个县、镇、村3级乡贤工作体系,突出家乡为乡贤服务、乡贤为家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当下,积跬步以至千里。这一年来,在规划引领、先行先试、要素支撑等的加持下,浙江以弄潮儿的勇气和智慧,实干创新,蹄疾步稳,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